正文 外剛內柔的海貝(1 / 1)

在童話世界的海洋宮殿裏,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海貝,它們有奇怪的外殼,豔麗的色彩,就像一個美麗的裝飾品一樣。海螺也是一種海貝,如果你有一個海螺,你不僅可以把它吹響,而且還可以從海螺裏聽到大海的聲音,這是因為風在海螺裏來回旋轉造成的。

如果遇到漲潮,許多海貝就會隨潮水湧上海灘,而當潮水退去以後,這些海貝就留在沙灘上,給在海邊沙灘上走過的人許多驚喜。

吃進肚裏就是食

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糧倉”,潮水就像一位辛勤的“炊事員”,日夜給牡蠣送來豐盛的食物。奇特的是,牡蠣對其所吞食的食物並不講究,真所謂“吃進肚裏就是食”哩!因此,在它的消化器官中經常可以找到大量沙粒和各種不容易消化的物質。當潮水退去後,牡蠣便將貝殼合攏,關起“門”來睡大覺了。

海洋的瑪瑙--牡蠣

牡蠣,俗稱蠔,其肉色青白,質地柔軟細嫩,是惟一能夠生吃的貝類。被歐洲人譽為“海洋的瑪瑙”,即上帝賜予的珍貴之物。日本人則稱其為“海洋之超米”。

牡蠣鑽

除了海星外,還有一種“吃蠣大王”,它就是棲居在海灘上的紅螺。它們會從體內分泌出一種酸性液體,將蠣殼腐蝕一個小孔,然後伸進尖細的舌頭,將蠣肉吸光。因此日本人給它們起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牡蠣鑽。

曾經的貨幣--寶貝

有一種海貝叫“寶貝”,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在古代,寶貝常被當作貨幣或裝飾品,直到現在,深海產的珍稀寶貝的價錢仍以萬計。

銅牆鐵壁也可摧毀

牡蠣的貝殼很堅硬,但決不是“銅牆鐵壁”,在海洋裏有不少狡猾的“海盜”和“凶手”,可以攻破牡蠣的“堡壘”。比如海星,它們會毫不客氣地爬到牡蠣的貝殼上,野蠻地利用強有力的腕足掰開蠣殼,毫不留情地飽食一餐。

被冤枉的硨磲

過去常常傳說有潛水者被巨硨磲捉住的故事,這其實是天大的冤枉。盡管巨硨磲將雙殼完全閉合時,幾乎沒有人可以將它分開,但由於它的邊緣總是覆蓋了厚厚的一層藻類,所以根本無法完全閉合。而且它關閉的速度非常慢,即使你不小心把腳放了進去,也完全來得及從容抽出。

會長大的外殼

海貝生下來並沒有堅硬的外殼,它們的幼蟲隻有一個又薄又軟的殼,就像雞蛋的內層膜一樣。當幼蟲一點點長大時,外殼膜便不斷地分泌石灰質,殼也就越變越大了,而且殼的表麵還會留下一圈圈的生長線。

蠶食木船的“海洋餓鬼”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航海途中,由於船隊受到嚴重損壞,哥倫布不得不下令將船隊停在了加勒比海。這次事故的肇事者是一種微小的海洋軟體動物,名為船蛆。看上去,船蛆很像一種蠕蟲,然而實際上,它們是一種蛤,一旦整條船被它們占領,便成了它們舒適的家和甜美的蛋糕。而木材則變得千瘡百孔,一碰即碎。

美麗的代價

珍珠看似美麗,但它卻是用海貝的痛苦換來的。當沙礫進入海貝的殼裏,海貝的套膜就會分泌一種叫珠母的物質來一層層包裹沙礫,以抵禦沙礫摩擦肉體時產生的疼痛。當覆蓋沙礫的珠母足夠厚時,珍珠便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