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這次憤而辭職,是為了一個與他並無深厚交情的人。這個人本來沒有犯什麼錯,卻被兩次逮捕。在蔡元培看來,這簡直是無視司法、踐踏人 權。他尤其憎惡頂頭上司、教育總長彭允彝的卑汙人格,不想和這樣的人為伍。“元培目擊時艱,痛心於政治清明之無望,不忍為同流合汙之苟安,尤不忍於此種教育當局之下支持教育殘局,以招國人與天良之譴責。”
蔡元培猶如當年的孔子一樣,發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慨,這正是一個正義之人發出的人生大憤怒。
鼓勵學生相親相愛
蔡元培寬厚待人,從不苛責。傅斯年曾回憶,蔡元培“不嚴責人,並且不濫獎人,不像有一種人,稱揚則上天,貶責則入地”。雖然蔡元培是個好好先生,傅斯年卻領教了一回蔡老師的“嚴詞責人”。
蔡元培剛到北大的第一年,傅斯年已經是學校裏麵的“老油條”了。有一次,一個“長成一副小官僚麵孔” 的同學,做了些不好的事。於是有一個同學便在宿舍的牆上貼了一張“討伐”的告示。兩天之內,匿名文章滿牆都是,這個同學被罵得體無完膚。在眾多的討伐檄文中,也有傅斯年的文章。他平時就不喜歡那“小官僚”,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傅斯年的文章表麵上在替那人抱不平,實則是在挖苦他。加上傅斯年文筆好,同學們都很欣賞這張明褒暗貶的文章。就在上麵濃圈密點,全校都在笑話那“小官僚”,大家似乎都出了一口惡氣。
誰知過了幾天,蔡先生在一次大會上講話,最後說到這件事情上了。他堅決反對同學之間發生群起而攻之的事情。“諸位在牆壁上攻擊某君的事,是不符合做人的道理的。”蔡元培說,同學之間有矛盾,應當好言規勸,才是同學的友誼。實在勸不了了,可以和老師反映,這才是正當的辦法。寫匿名的文章貼出來,就算是別人有過錯,看到這樣敵意的批評,也不願意改了。寫這些文章的人,有失品行。
蔡元培的這番話,讓寫文章的傅斯年羞愧難當,也讓很多參與其中的人大徹大悟。他們看到校長身上的長者之風,從此以後,北大牆上的匿名壁報也越來越少。
蔡元培語錄: 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
畫外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想培養學生成為會思考、會辨別的人,而不是隻會答題的人。
蔡元培小檔案:
出生年月:1868年1月11日
故鄉:浙江紹興
身份:民 主主義革 命家和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