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人心,就能拆散一夥人。反間與用間是多種兵法的一部分。不管你在什麼時候,都要知人之心,用能用之人,不可粗心大意,否則你就會被徹底利用,甚至成為犧牲品。此為《孫子兵法》“用間篇”之精髓。
【本篇導引。
本篇主要介紹了使用間諜的意義、間諜的種類及作用。
使用間諜的意義: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間諜的種類有: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
間諜的作用: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本篇主題詞: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智慧之源。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經典詮釋。
孫子說,凡興兵十萬,征戰千裏,百姓的耗費,公室的開支,每天都要花費千金,前方後方動亂不安,民夫疲憊地在路上奔波,不能從事正常耕作生產的,多達七十萬家。這樣相持數年,就是為了決勝於一旦。如果吝惜爵祿和金錢,不肯重用間諜,以致因為不能掌握敵情而導致失敗,那就是不仁慈到了極點了,這種人不配作軍隊的統帥,稱不上是國家的輔佐,也不是勝利的主宰者。所以,英明的君主和賢良的將帥,他們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戰勝敵人,功業超越普通人,就在於能夠預先掌握敵情。要事先了解敵情,不可用求神問鬼的方式來獲取;不可拿相似的事情作類比推測來得到;不可用日月星晨運行的位置去作驗證。一定要取之於人,從那些熟悉敵情的人口中去獲取。
間諜的運用方式有五種,即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這五種間諜同時使用起來,使敵人無從捉摸我用間的規律,這就是使用間諜的神妙莫測的方法,也正是國君克敵製勝的法寶。所謂因間,是指利用敵人的同鄉做間諜。所謂內間,就是利用敵方的官吏做間諜。所謂反間,即是利用敵方間諜為我所用。所謂死間,是指故意製造散布假情報,通過我方間諜將假情報傳給敵間,誘使敵人上當受騙,一旦真情敗露,我間就難免一死。所謂生間,就是偵察後能活著回來報告敵情的人。
所以在軍隊中,沒有比間諜更為可親信的人;給的獎賞,沒有比間諜更為優厚的;沒有什麼比間諜之事更為秘密的了。不是才智超群的人不能使用間諜;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間諜;不是謀慮精細的人不能分辨證實間諜提供的情報。微妙啊,微妙!無時無處不在使用間諜!間諜的工作還未開展,而秘密卻已露出去了的,那麼間諜和了解內情的人都要處死。
凡是要準備攻打的敵方軍隊,要準備攻占的敵方城池,要準備刺殺的敵方人員,都須預先了解其主管將領、左右親信、負責傳達的官員、守門官吏和門客幕僚的姓名,指令我方間諜一定要將這些情況偵察清楚。
一定要搜查出敵方派來偵察我方軍情的間諜,從而用重金收買他,引誘開導他,然後再放他回去。這樣,反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鄉間、內間也就可以利用起來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就可以使死間傳播假情報給敵人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就能使生間按預定時間返回報告敵情了。五種間諜的使用,國君都必須了解掌握。了解情況的關鍵在於使用反間,所以對於反間不可不給予優厚的待遇。
從前殷商的興起,在於重用了在夏朝為臣的伊尹,他熟悉並了解夏朝的情況;周朝的興起,是由於周武王重用了了解商朝情況的呂牙。所以,明智的國君,賢能的將帥,能夠任用智慧高超的人充當間諜,就一定能建樹大功。這是用兵上的關鍵步驟,整個軍隊都要依靠間諜所提供的敵情,決定軍事行動。
【現代釋用。
在現代社會中,有關“間”,可以解釋為情報信息及對情報信息的利用。善於利用情報信息,必將成功。所以《孫子兵法》說:“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
掌握準確的情報信息,一方麵,可以趨利避害;一方麵,又可以一發而就。取得和傳播新的信息已經成為經濟乃至全社會發展的動力,通過對大量情報信息的綜合分析摸清市場變化的規律和動向,在“揚長避短”的方針指導下,製定出相應的市場營銷措施,必將為企業的發展打開方便之門。
領導者要善於識“間”,善於防“間”,善於用“間”。防“間”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危害;用“間”的目的是找到對方的弱點,以便為己所用。
俗話說得好,“洞悉其間”。領導者隻有認真研究“間”,防“間”,用“間”,才能趨利避害。
閑棋冷子熊向暉秘密作戰
如果領導者身邊有“間”,領導者必身受其害;如果善於運用領導者身邊的“間”,必將受益無窮。
熊向暉原名熊彙荃,祖籍安徽鳳陽。1935年熊向暉16歲時,就考入北京清華大學,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幾個月後,他秘密加入共產黨。
淞滬會戰後,胡宗南急於招兵買馬,招賢納士。雖然當時國共合作的形勢還算好,但周恩來料定將來蔣介石和胡宗南會掉轉槍口重新指向共產黨,於是他決定提前做好準備,便萌發了一個派自己人打入胡部的念頭。目前此人可能是“閑棋冷子”,但或許有一天會成為“忙棋熱子”。
經過權衡比較,熊向暉最後被選中。幾經“考驗”,熊向暉終於成為胡宗南最信賴的人。
抗戰勝利後,隨著蔣介石大規模發動內戰,周恩來早已布置好的“閑棋冷子”熊向暉開始活動了。
熊向暉獵取到的第一份情報是胡宗南為進攻陝北地區而作的戰略部署,3個月後熊向暉又截獲蔣介石給胡宗南發來的“閃電進攻延安”的電報,並將這份重要情報轉給了中共中央。
當時延安的毛澤東、周恩來收到情報時,胡宗南部所有將要參戰部隊的軍、師、旅長等都還不知道,因為胡宗南要求絕對保密,他要等部隊全部拉往集結地時再下達作戰命令。
不久,由於蔣介石獲悉美軍駐延安軍事觀察組尚待撤離,因此,他密電胡宗南行動推遲3天,熊向暉又將這一情況通知了延安。
正是這幾份情報,使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完好無損,使胡宗南“拿下”的延安不過是個空殼,這不能不使胡宗南目瞪口呆。
1947年5月20日,熊向暉離開了曾提拔、重用、信任他的胡宗南而去了美國。
胡宗南慘遭失敗,更加懷疑自己的部隊裏有共產黨的情報人員。他曾經懷疑手下的一個軍官有“問題”,一直不重用他,此人後來隨國民黨去了台灣。多年以後,他重返祖國大陸見到熊向暉後說:“你忠於共產黨,胡送你赴美讀書,我忠於國民黨,胡卻說我是共產黨。”
1949年11月,熊向暉接到周恩來的邀請,來到中南海勤政殿。當他走進勤政殿時,看到張治中、邵力子、劉斐等國民黨“元老”也在裏麵。這些人見熊向暉走進來,親切地問:“這不是熊老弟嗎?你也起義了?”熊向暉笑著作了解釋。
頓時,熊向暉看到的是一雙雙瞪大的眼睛。
張治中接口說:“我早知道蔣介石在軍事上、政治上都遠遠不是共產黨的對手,今天才知道,在情報上他也遠遠不是共產黨的對手。”
大家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如果說戰爭是力量的較量,那麼政治上就應該是首腦們謀略與智慧的較量。周恩來預見國民黨會和共產黨“翻臉”,便搶先一步,安插了一個棋子在胡宗南身邊,毛澤東後來評價說:“熊向暉的作用抵幾個師。”
政治中的權衡與周旋更加離不開間諜,各國的情報組織也因此展開了“用間”與“反間”大戰。
作為周恩來的“閑棋冷子”,熊向暉秘密作戰於敵人心髒多年,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貢獻。
巧用反“間”嶽飛大戰金人
有效地反“間”,用“間”,必將受益無窮。
南宋時候,曹成聚合十餘萬烏合之眾由江西至湖湘,占據道、賀二州。皇上命令嶽飛代理潭州行政長官,並兼任荊湖東路的安撫都總管,交給他金字牌和黃旗,招降曹成。曹成得知嶽飛將至,便把軍隊化整為零,分成幾路逃走。嶽飛來到茶陵,以皇上的詔書招降曹成,曹成不肯從命,不得已,改撫為剿。
嶽飛率軍進入賀州境內,抓到了一個曹成派出的間諜,嶽飛靈機一動,便把間諜捆綁在自己的軍帳之外。嶽飛在帳中調遣軍糧,管事的官吏有意大聲說:“軍糧已經用盡,怎麼辦?”嶽飛則說:“暫時先到茶陵去。”說完裝作剛剛看到那個綁著的間諜,便做出因泄露軍機而後悔莫及的樣子,跺著腳走進帳內,暗地裏放鬆對間諜的警戒讓他逃跑。間諜回去向曹成報告,嶽飛將撤軍,曹成大喜,決定第二天追擊嶽飛的軍隊,嶽飛趁曹成無備,率軍悄悄地繞嶺而去,天還沒亮,就趕到曹成駐軍的太平場,攻破曹成的兵寨。曹成無奈,隻得向嶽飛投降。
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河北大名南)封宋朝的投降官員劉豫做大齊皇帝,以後劉豫多次配合金人攻打宋軍,成為宋軍北伐的最大障礙。宋將嶽飛認為,要想驅逐金兵必須先除去劉豫。他了解劉豫與金將粘罕狼狽為奸,金國元帥對此十分忌恨,於是就想利用敵人的矛盾鏟除劉豫。恰好宋軍捉到一個金兀術派來的間諜,嶽飛便故意將他認作是自己派出去的人員,責問他說:“你不是張斌嗎?前些日子派你送信給劉豫,要他設法把金兀術引誘出來,不料你竟一去不複返。以後我又派人去聯係,劉豫已經答應到冬天把金兀術引誘到清河,和我共同夾擊。你為什麼不把信送到呢?”間諜怕嶽飛殺死他,也就順水推舟,冒認張斌。嶽飛要他再給劉豫送信,信中敘述謀殺金兀術的事,封成蠟丸。然後囑咐間諜說:“我饒恕了你,這回你一定要保守秘密,把信送到。”這個間諜以為既保住了性命,又竊得重要情報,好不歡喜,回到金國,馬上把信獻給金兀術。金兀術一看,勃然大怒,立即撤消了劉豫的皇帝名號,並把他充軍到臨潢(今內蒙古自治區西林縣),宋朝的一個逆敵就這樣被除掉了。
嶽飛巧妙用“間”,多次給金人以致命的打擊。
挑撥離間周瑜智殺曹將
挑撥離間,是一種用“間”的方法。
話說孫劉結盟,共同抗曹。雖然在兵力上孫劉兩家合起來,還是大大少於曹操,但孫劉聯軍發揮善於水戰的特長,在長江水域初戰告捷,挫了曹軍銳氣。
曹操的北方軍隊本來不懂水戰,為其軍事上的短處,便令精通水戰的荊州降將蔡瑁、張允在長江中建立水寨,訓練水軍。而張、蔡二人因久居荊州,深知水戰奧妙,所以這兩個人自然成為東吳的心腹之患。當時,在東吳主管軍事的是周瑜。周瑜精通兵法,足智多謀。在曹操眼裏,他是滅吳的一大障礙。一天,曹操派部下蔣幹,利用與周瑜舊時的交情,以訪友為名,前往長江對岸敵營,試圖勸說周瑜投降,順便刺探軍情。
周瑜正為蔡瑁、張允在提高曹軍水戰能力而犯愁,得知蔣幹來訪,立即識破來意,頓時計上心來。
在款待蔣幹的宴席上,周瑜解下佩劍說道:“蔣兄是我的老同學、好朋友,我們今天隻敘友情,不談打仗,如果有誰敢談論與交戰有關的事,就用此劍殺了他。”這一來,堵住了蔣幹的嘴,使他隻字不敢提勸降一事。大家隻管盡情歡笑飲酒,周瑜也喝得醉意朦朧。
晚上,蔣幹與周瑜同床共寢,蔣幹翻來複去睡不著,坐起身來,借著燈光看見案頭上放著一封信,是蔡瑁、張允寫的有謀反叛曹、投降東吳之心的密信。蔣幹回頭看時,周瑜正大醉沉睡,蔣幹趕忙把信揣起來,連夜跑回曹營,把信交給曹操。
曹操看了蔣幹帶來的信,頓時火起,斬殺了蔡瑁、張允。隨即,他又發現信是偽造的,他中了周瑜的反間計了。但為時已晚。殺了張允、蔡瑁之後,曹軍中失去了熟知水戰的得力戰將,這也成了後來曹軍赤壁大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周瑜挑撥離間,終於拔掉了“眼中釘”,為火燒曹營做了準備。
以假亂真王允激呂布
施展反間計的關鍵是“以假亂真”,隻有造假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會使敵人上當受騙,出現錯誤。
東漢末年,宮廷發生宦官與外戚大火並,西京太守董卓乘機率領士兵闖進京來,廢掉了少帝劉辯,另立9歲的劉協為帝。
自此,董卓就在長安自稱太師,漢獻帝還要稱他“尚父”,其權勢之大,不言而知。朝中文武官員誰要是說話不小心,觸犯了他,就要丟了腦袋。朝臣們由於自己的生命朝不保夕,無不對董卓恨之入骨,不少人恨不得暗暗地殺掉他。
有個大臣叫王允,見董卓如此的驕橫跋扈,濫施殺戮,而且還有篡位之野心,日夜憂心如焚。
有一晚,王允策杖入後園,想起國事,不禁仰天歎息,暗垂老淚。忽聞牡丹亭畔有人長歎,其聲如鶯之戚鳴,便前去看個究竟,原來是府中的一名叫貂蟬的歌妓。她從小選入府中,教以歌舞,年紀剛滿16歲,色藝俱佳,王允以親女看待。今見她如此對月嗟歎,以為少女懷春,喝道:“小賤人,是不是有私情?為何深夜長歎?”
貂蟬即跪下答:“賤妾怎敢有私情,不過近來見大人終日愁眉不展,憂心忡忡,不知所為何事,又不敢動問。剛才又見大人仰天長歎,故妾亦因大人嗟歎而嗟歎!”
王允看立在他跟前的貂蟬貌若天仙,忽地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手中杖子擊地脫口而說:“漢家天下成敗,全在你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