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實質是缺少責任心,對不關自己職責的事物漠不關心。這就是不負責任的借口。每個員工都有自己應承擔的職責,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因此,一定要消除不負責任的借口,就要敢於承擔起肩上的責任。
有一位年輕的工程師,在一家跨國公司工作。有一天早上,他到一家電器城去買家電。正當他在那挑選的時候,無意中聽到有人抱怨說他服務的公司服務差勁極了。那個人越說越起勁,結果有八九個人都圍過來聽他講。
當時有好幾種選擇。其實他正在休假,他自己還有工作要做,老婆又在家等他回家。他完全可以“不關我事”,不去管它。可是工程師卻走上前去說道:“先生,很抱歉,我聽到了你對這些人說的話,我就在這個公司工作。你願不願意給我一個機會改善這個狀況?我向你保證,我們公司一定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那些人都非常驚訝。工程師當時並沒有穿公司的製服,他掏出手機,打了個電話回公司,公司立即派出修理人員到那位顧客家中去等他,幫他把問題解決,直到他心滿意足。後來工程師還多做了一步,他回去上班後,還打了個電話給那位顧客,以確定對方對一切都滿意。工程師事後受到了公司負責人的高度讚揚,並號召公司全體員工向他學習。
年輕工程師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隻要是公司的事,不管是不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都不能撒手不管,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消滅“不關我事”這一不負責任的借口,我們可以時常對自己說:
“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隻要是和單位有關的事,就是我分內的事!”
“我隻有對單位的事情負責,單位才會對我的發展負責!”
“該自己做的是事情,我不需要任何人來提醒!”
“隻要是和單位有關的事情,即使不在我的工作範圍內,隻要有需要,我都主動去做!”
3.消滅不找方法的借口——“條件不夠”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在困難麵前,積極地想辦法會激發我們潛在的智慧。成功的員工往往是那些在困難麵前積極動腦想辦法的人,因為他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而那些“無路可走”的人,往往是不肯下工夫尋找出路的人。
然而,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還是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
“確實沒辦法!”
“條件太差,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別人都做不好的事請,我也沒有辦法!”
“就給我這麼一點材料,我怎麼能辦到呢?”
“我確實想辦法了,可就是想不出怎麼辦!”
“這種情況,就該領導去想辦法,關我什麼事!”
……
確實是條件不夠嗎?如果條件都夠了,還用你做什麼呢?企業雇用你就是為了讓你能夠為企業解決問題,不能因為“條件不夠”就推卸了責任。困難再大,隻要努力找方法,就能解決,怕的就是找借口。
傑克原來是公司的生產工人,後來他主動請纓,申請加入營銷行列。當時,公司正在招聘營銷人員,經理便同意了,而且各項測試顯示他也適合從事營銷工作。
那時,公司規模還小,隻有30多人,麵臨著許多要開發的市場,而且公司沒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因此,傑克隻身一人被派往一個偏僻的城市——其他許多市場也隻派出一個人。在這個城市裏,傑克一個人也不認識,吃住都成問題,但麵對困難,他絲毫沒有退縮。沒有錢乘車,他就步行,一家一家單位去拜訪,向他們介紹公司的電器產品。他經常為了等一個約好見麵的顧客而顧不上吃飯,因此落下了胃病。他租住的是一家人閑置的車庫,由於隻有一扇卷簾門,而沒有電燈,晚上門一關,屋子裏就沒有一絲光線,倒有老鼠成群結隊地“載歌載舞”。那個城市的春天多有沙塵暴,夏天經常下冰雹,冬天則經常下雨。這樣的氣候對於他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考驗。有一回,傑克差點被冰雹擊暈。公司的條件甚至差到超乎傑克的想象。有一段時間,連產品宣傳資料都供應不上,傑克隻好買來複印紙,自己用手寫宣傳資料,好在他寫得一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