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走自己的道路(1 / 3)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口號,是鄧小平於一九八二年在黨的十二大的開幕詞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來的。這篇開幕詞不長,但思想深刻,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經典之作。概括全篇要旨的是這段話:“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麵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那個時候講“長期曆史”,是指從黨的一大到十二大,共六十一年。六十一年曆史經驗,結晶為這樣一個基本結論、基本口號。十二大,是我們黨以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發生偉大曆史轉折以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鄧小平在十二大開幕詞中講的這段話,也概括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精神。從十二大到現在,又經曆了九年時間的考驗,在當前的國際局勢和國內發展中,更加顯示出這個基本結論、基本口號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所以,今天來說,它是黨的七十年曆史經驗的結晶。

鄧小平反複論述過他的這個基本思想。十二大以後他的講話和談話,彙成一本集子,書名就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書中說:“我們多次重申,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結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說,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社會主義。我們不以別國模式為社會主義範本,因而也不同別國社會主義模式共命運。我們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的命運,由我們自己來掌握,依靠我們自己建設社會主義的成就和我們自己同人民群眾的聯係來掌握。試想,如果我們跟著別人的步子走,所謂“亦步亦趨”,或者坐在別人的車子上,命運由別人掌握,那今天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道路,在自己的國家裏同人民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係,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曆史經驗。以往我們的革命能夠自己取得勝利的根由在這裏,今天我們在國際變局中能夠自己站穩腳跟的根由也在這裏。

有人提出問題:不是說過,“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嗎?“走俄國人的路”和“走自己的道路”,是什麼關係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今天來看,這兩個口號的關係很清楚,它們屬於不同層次。

“走俄國人的路”,屬於曆史方向的選擇這個層次。十月俄國社會主義革命以後,中國的先進分子,從共產黨人到孫中山,提出“以俄為師”,“走俄國人的路”的口號,這代表一種新的覺醒。在這以前,先進的中國人的口號是“走日本人的路”,“走英國人的路”,“走德國人的路”,“走美國人的路”,那時中國人摒棄腐朽落後的封建主義,想走日本、歐美的資本主義道路。可是,這種努力,無論是用改良的辦法還是用革命的辦法,都失敗了。走資本主義道路,在近代中國,此路不通。因為走在前麵的資本帝國主義各國不斷侵略宰割中國,使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不容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俄國十月革命展示了人類曆史的新方向——社會主義方向。曆史發展的這個方向,首先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從理論上指明的,十月革命是把這個理論付諸實踐的最初的嚐試。中國的先進分子由此而調轉了視線。中國要向社會主義方向前進,這就是“走俄國人的路”的口號作為曆史方向的重新選擇所表達的實質意義。

社會主義方向選定了,如何走向社會主義,還有一個具體道路問題,這屬於另一個層次。中國要走向社會主義,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尋找自己的道路,而不能照抄照搬外國經驗。這就是“走自己的道路”這個口號的由來和含義。這裏麵不僅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不能直接發動社會主義革命而要先經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能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而且包括不能像俄國十月革命那樣靠城市起義,而要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長期鬥爭,用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這樣的全新的問題。而要懂得這一點,掌握這一套,中國共產黨人經曆了相當長時間的探索。並不是一開始人們都有這樣的自覺。照抄照搬外國經驗,一開始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照抄照搬不斷碰壁的教訓,逐漸使更多的中國共產黨人覺悟起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優秀分子從中國國情出發尋找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的努力和創造,逐漸為黨中央領導層的多數所理解,所擁護,成為在全黨占領導地位的思想。這樣,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革命,才走上了比較順利發展的道路。

革命勝利有一個尋找自己道路的曲折的探索過程,建國以後,如何創立和建設社會主義,又經曆了新的曲折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再一次發生了“走俄國人的路”還是“走自己的路”的問題。這裏所說的“走俄國人的路”,已經不是曆史方向的選擇那個層次,而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辦法、方案這個層次了。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建設社會主義要借鑒他們的經驗,這是曆史的必需。我們黨也提出過“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口號。但是,能不能說,革命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設就可以照搬蘇聯經驗了呢?沒有誰這樣提出問題,實際生活中卻的確存在這個問題。

回顧建國初期我們黨的曆史,可以看到兩個方麵。一個方麵是主導的、基本的方麵:我們黨繼承革命時期形成的從中國實際出發,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政治原則,創造性地解決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開始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開始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政治建設的任務,總的說來做得是很成功的,有中國特色的。另一個方麵是難以完全避免的方麵:由於缺乏經驗,由於世界上隻有蘇聯這一個社會主義先例,而對蘇聯實際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又很少了解,我們對於社會主義的概念,社會主義的所有製結構應該是什麼樣子,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應該是什麼樣子,社會主義的政治、文化體製應該是什麼樣子,等等,不能不受蘇聯模式的影響,從而照搬照抄了蘇聯模式中的不少東西。應當看到,這個方麵雖然不能說是主導的方麵,但是這種影響是深層的和長遠的。革命時期從國情出發尋找自己道路的那種自覺性,進入建設時期多少有些淡漠了。

覺察這方麵的問題,強調從中國國情出發來尋找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從一九五六年就有了新的開始。這就是毛澤東《論十大關係》的提出,黨的八大一次會議的一係列文件和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演講。這些雖然隻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端,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一九五八年初,毛澤東提出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批評經濟工作中的教條主義,認為這是在外國經驗的巨大精神壓力下不能獨立思想,沒有汲取王明教條主義的教訓。於是,經過南寧會議、成都會議到八大二次會議,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的總路線,發動了“大躍進”,興起了人民公社運動,這標誌著我們黨力圖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打開一個嶄新的局麵。以八大一次會議為核心的那個探索的開端,由於國內外一些事件的幹擾而被擱置了,被認為思路不對頭了,八大二次會議要按新的思路另行探索。大家知道,曆史已經證明,“大躍進”、“共產”風所代表的新探索是不成功的。為糾正“大躍進”、“共產”風中當時已經覺察到的錯誤,我們黨又作了許多積極的努力。當然,中間又發生了“反右傾”錯誤的波折,後來又來了個“文化大革命”,盡管“文化大革命”也是標榜要開辟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反對修正主義、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新道路,曆史已經證明,它是不成功的。這兩次重大的失敗和挫折,給中國人民、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帶來巨大災難,給全黨很大的震撼。對於我們付出了沉痛代價的這些曆史教訓,決不可以躲閃、掩飾、淡化、遺忘。同時,在分析和總結這些曆史教訓的時候,有一點是不能忽略的:這些畢竟是我們在尋找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犯下的錯誤,是獨立探索在幾個階段和幾個重大問題上走入歧途的結果。“走入歧途”錯了,“獨立探索”並沒有錯。總結走入歧途的曆史教訓,決不是要放棄獨立探索自己道路的努力,決不能得出結論:還是“規規矩矩”,照搬別國模式和經驗,亦步亦趨走別人的道路為好。我們要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的方向,從總結、研究走入歧途的教訓中使我們的探索走上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