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問題”是一個典型的動態群體博弈問題。對於酒吧問題,由於人們根據以往的曆史來預測以後去酒吧的人數,過去本身就有隨機性,基於此作出判斷,未來就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值。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酒吧問題反映了一個事實:過去的經驗未必就可靠。
酒吧博弈是美國人阿瑟(W。B。Arthur)1994年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來的。阿瑟是斯坦福大學經濟學係教授,同時是美國著名的聖塔菲研究所研究人員。酒吧問題是這樣的:
假設一個小鎮上有總共有100人,每個周末均要去酒吧活動或是待在家裏。這個小鎮上隻有一間酒吧,能容納60人。並不是說超過60人就禁止入內,而是因為設計接待人數為60人。隻有60人時酒吧的服務最好,氣氛最融洽,最能讓人感到舒適。第一次,100人中的大多數去了這間酒吧,導致酒吧爆滿,他們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樂趣,多數人抱怨還不如不去。那些選擇沒去的人反而慶幸,幸虧沒去。
第二次,人們在去之前,根據上一次的經驗,認為人多得受不了,決定還是不去了。結果呢?因為多數人決定不去,所以這次去的人很少,享受了—次高質量的服務。沒去的人知道後又後悔了:這次應該去呀。
小鎮上的人應該如何作出去還是不去的選擇,這就是著名的酒吧問題。
酒吧問題是一個典型的動態群體博弈問題。前提條件還作了如下限製:每一個參與者麵臨的信息隻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數。因此隻能根據以前的曆史數據歸納出此次行動的策略。沒有其他的信息可以參考,他們之間也沒有信息交流。
在這個博弈中,每個參與者都麵臨著這樣一個困惑:如果多數人預測去酒吧的人數超過60,而決定不去,那麼酒吧的人數反而會很少,這時候作出的預測就錯了。反過來,如果多數人預測去的人數少於60,因而去了酒吧,那麼去的人會很多,超過了60,此時他們的預測也錯了。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作出正確的預測,必須知道其他人如何作出預測。
但是在這個問題中每個人的預測所根據的信息來源是一樣的,即過去的曆史,而並不知道別人當下如何作出預測。
從理論上說的確如上述所言,但是實際的情形會怎麼樣呢?阿瑟教授通過計算機的模擬實驗得出了另一個結果:最初去酒吧的人數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個係統去與不去的人數之比接近於60:40,盡管每個人不會固定地屬於去或者不去的人群,但這個係統的這個比例是不變的。如果把計算機模擬實驗當做是更為全麵的、客觀的情形來看,這個實驗的結果說明的是更為一般的規律。
實際上,混沌係統的行為是難以預測的。對於酒吧問題,由於人們根據以往的曆史來預測以後去酒吧的人數,我們假定這個過程是這麼進行的,過去的人數曆史就很重要,然而過去的曆史可以說是隨機的,未來就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值。
酒吧問題所反映的是這樣一個社會現象,人們在很多行動中,要猜測別人的行動,但是卻沒有足夠的關於他人的信息,因而隻有通過分析過去的曆史來預測未來。通常,人們根據過去的經驗進行歸納而得出策略,這種做法固然可行,因為人們還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預見未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確實往往憑借曆史經驗做事。但是既然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曆史經驗有時候也無法為我們提供準確的依據。
博弈論小貼士
人們總是根據過去的經驗來歸納從而得出策略,這沒有錯,因為人們沒有其他辦法來預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