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如何提高可信度(1 / 1)

承諾或威脅能否在博弈中起作用,都在於其可信性。合作還是不合作都取決於威脅或承諾的可信性。不論是承諾抑或是威脅,要區辨其可信性,最簡單、最準確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如果將對方的行動策略付諸實踐是否符合對方的利益。

商鞅推行變法時,為了讓百姓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的南門外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告示:有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集市北門,就給他十金。百姓們感到奇怪,沒有人敢來搬動。商鞅又出示布告說:“有能搬動的給他五十金。”有個人壯著膽子把木頭搬到了集市北門,商鞅立刻命令給他五十金,以表明他說到做到。接著商鞅下令變法,新法很快在全國推行。許下承諾,並兌現承諾,自然就能提高承諾的可信性。

在中國北方,流傳著一個“鳴鏑射馬”的故事,它發生在西漢王朝初期的漠北草原。當時,匈奴部落的單於叫頭曼,前妻生子冒頓。後來,頭曼所寵愛的後妻閼氏又生了個小兒子,頭曼想把小兒子立為太子,就派冒頓到月氏王國(甘肅張掖)當人質。等冒頓去了之後,頭曼發兵猛攻月氏,希望月氏王把人質殺掉。冒頓察覺到危險,立刻奪得一匹好馬逃了回來。老爹有點懊悔,同時認為兒子很有膽識,於是分給他一萬名部眾。

冒頓自有主張,不久就發明一種發射時能發聲的響箭——鳴鏑。他命令隨從說:“注意鳴鏑。鳴鏑所向,你們一齊射。”打獵時,冒頓鳴鏑射向鳥獸,有未跟著射的隨從,立即斬首。冒頓又用箭射自己的戰馬,有的隨從一看是冒頓的戰馬,有所遲疑,結果無一例外都被斬首。過了一些時候,冒頓用響箭射他自己的妻子,隨從中又有不敢跟射的,也被立即殺掉。最後,冒頓射父親的坐騎,隨從都不敢不跟著射。冒頓知道已訓練成功,於是把鳴鏑射向他的父親,隨從的亂箭隨之,把老單於射成了刺蝟。冒頓把他的繼母與弟弟殺掉,宣稱自己是單於,建立了匈奴汗國。

通常情況下,人們不會按照表麵意思領會一個承諾的內容,而要進行檢驗。因而為了使一個策略行動可信,你必須采取其他附加行動,使扭轉這一行動變得代價高昂乃至完全沒有可能。可信度要求對這個策略行動作出一個承諾。當冒頓的鳴鏑射向鳥獸時,把沒有跟射的隨從立即斬首,可以視為對下一次行動會執行處罰的承諾。因此,建立策略意義上的可信度,意味著你必須讓別人相信你確實會實踐你的無條件行動,會信守許諾,也會實踐你的威脅。

為了提高威脅的可信性,有時候需要通過實踐威脅來達到目的。比如交警部門對駕駛者說絕對不可以違章,並威脅說如果違章,必然嚴懲不怠,比如吊銷駕照。如果這種威脅僅僅是威脅,在交通違章後並未真的采取什麼嚴懲的行動,那麼不許違章的可信度太低了,交通秩序肯定就會變得和沒有交警臨督一樣了。因此,交警部門為了提高威脅的可信度,對於膽敢違章的司機必然會給予嚴懲。

1962年10月,赫魯曉夫偷偷地將核導彈運到美國的“家門口”——古巴。這批導彈距美國大陸僅有145千米,成為肯尼迪總統無法忽視的嚴重威脅。美國人一麵用軍艦封鎖航線,以阻止蘇聯在古巴繼續部署導彈,一麵準備對古巴進行大規模的打擊。赫魯曉夫有膽量偷偷把導彈運到古巴,卻沒有膽量和美國繼續對峙下去。於是在美國的監視下,灰溜溜地撤走了導彈,讓美國和全世界都鬆了口氣。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根本沒有膽量挑起一次核戰爭,其所有軍事行動都是限在威脅層麵上的。對於蘇聯的威脅,美國知道赫魯曉夫不會輕舉妄動,但也不能完全忽視這個威脅的存在,畢竟那些導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用的模型。於是他們同樣采取了回敬式的威脅策略。在麵對對方的威脅時,赫魯曉夫敗下陣來,因為他沒有足夠的實力來支撐他的策略,而美國卻不同,肯尼迪有能力實施他的威脅策略。

用威脅的策略使對方合作,其前提是確認自己的“大棒”具有足夠的威力,否則,像赫魯曉夫一樣沒有實力還主動叫陣,無異於跑到別人家門口找打。威脅是對不肯合作的人進行懲罰的信號,決定威脅是否有效的關鍵是看威脅是否具有可行性。

博弈論小貼士

要區別承諾抑或威脅的可信性,最簡單、最準確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如果將對方的行動策略付諸實踐是否符合對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