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的是上帝的工作。”高盛總裁勞爾德·布萊克費恩的這句話,盡管一度被視做玩笑之言,卻高度概括了高盛銀行對權力的無限渴望。這個集團悄無聲息地操縱著全球。自從1868年高盛成立之後,這一沉默的法則從未有人敢於打破。在全球最大的兩個金融聖地—華爾街和倫敦流傳著這樣的質問:它真的能夠操縱全球嗎?倘若回答是肯定的,那麼為什麼?操縱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2008年秋天爆發的經濟危機—股市震蕩、經濟衰退,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高盛推上了全球新聞的頭條。2008年9月15日深夜至16日,僅僅一天之間,這個宣稱從事著“上帝的工作”的帝國,向全世界的人們證實了它的存在。“上帝的工作”,換言之,統治全球金融、操縱數萬億美元……

這次經濟危機爆發之後,高盛便無處不在: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希臘債務危機、歐元貶值、抵製金融監管、掩蓋財政赤字,乃至墨西哥灣漏油事件。

我們對這個無處不在的神秘帝國所從事的一係列事件展開了調查,其神秘的麵紗隨之被揭開:投機石油價格,操縱工業壟斷,泄露金融信息,無視監管機構,以及其與證券收購者之間錯亂的關係。

借助於獨一無二的影響力,高盛斡旋於世界棋局之上,滲透到全球各大組織之中。在它管理的這個帝國裏,太陽永不落下。

高盛癡迷於權勢,卻丟失了靈魂:踐踏著最基本的商業倫理。它被指控侵犯客戶的權益。親愛的讀者們,你們的投資資金被它千方百計地掠去了!然而,它卻吹噓堅守自己的原則和道德—“高盛聖經”。

總而言之,高盛在遊戲,高盛在賺錢:如它的誹謗者們所言,高盛不過是一個全球性的投機賭場。在那裏,任何東西都可以拿來賭,無論是什麼。那麼,高盛會破產嗎?

事實上,高盛集團的傳奇是一部扣人心弦、令人無法抗拒的驚險小說。作為一名曾經在紐約、布魯塞爾、華盛頓、倫敦等地工作過的經濟記者,我一直在探索這個金錢聖地是如何運行的。

我曾經往返於全球各地報道當今世界的重大經濟事件,並非常幸運地結識了許多重量級人物:從魯珀特·默多克到亨利·保爾森,從拉克希米·米塔爾到詹姆斯·戈德史密斯,從約翰·布朗勳爵到羅伯特·馬克斯韋爾或理查德·布蘭森。我經常前往紐約、倫敦,途經香港、巴黎,頻頻拜訪高盛集團的股東們。

第二次來到倫敦工作的初期,我恰巧趕上了著名的1986年倫敦“金融大爆炸”,金融城向外國金融機構敞開了大門。我親眼見證了高盛集團一步步在倫敦站穩腳跟,然後遍布整個歐洲。從此,這個獨一無二的帝國便分享著全球金融的變動,從股市動蕩到技術革新,從金融產品崩潰到巨額分紅。

戴維·羅斯柴爾德的確充滿魅力,他的臉上始終滿帶笑容。在那些金融巨頭之間,這個年輕人更顯紳士、謙恭、高貴。他天生一副名流的麵容,讓人感覺他更像是一位傳統的銀行家或律師。他言談舉止低調,說著羅斯柴爾德家族一貫使用的介於法語和英語之間的獨特語言。他絕對是金融舞台上一位出眾的行家。

2010年4月28日,在始建於1742年、倫敦最棒的海鮮餐廳,我們有幸共同進餐。這位金融大亨對我說:“我避免談論我們的對手,無論他們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位倫敦與巴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長老,在聊天的整個過程中,沒有提及任何我熟悉的名字。

回顧這次斷斷續續的交談,內容幾乎涉及幾十年來金融上層領域的一切動態。

他說:“羅斯柴爾德集團曾經非常熱衷私有化,但是對於公共金融,我們很少向政府提建議。那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我們的服務麵向尋求技能和專業性的私人客戶和公司企業。對於企業來說,我們的價值就在於使那些希望一起合作的人們能夠達成所願。”這裏所展示的就是各大銀行之間的利益衝突。

“交易對於一家公司與對於我們而言,其含義是不同的。我們從事著風險重重的事業,因此需要巨額資金。”這就造成了近幾年來在商海中博弈的眾多企業間的不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