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高盛猶如修道。從這個角度而言,儀表穿著至關重要。深色西服、白色襯衫、暗色領帶,修剪整齊的短發,剃得幹淨利落的胡須,灰色短襪、黑色皮鞋,腳步謹慎輕微。挺立如鬆,泰然自若,從不輕易流露情感。怒氣的唯一流露是麵對反駁者時嚴厲的目光。這裏的人們對各自的工作任務高度重視。高盛男孩們時刻準備著起跑、衝刺,他們滿懷必勝的信心,擁有成功所必備的冷靜和沉著。從他們身上同樣可以發現健壯的身體、發達的肌肉,旁人還以為他們是糟糕的網球手或者專業的跳傘員呢。

這就是全球最強勢的金融機構裏專業人員的官方形象,他們是獨一無二的高盛文化的產物。一旦邁進高盛銀行的大門,你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銀行僧侶”。

投資銀行往往被比做一間溫度極高的暖房,裏麵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壓力、辛酸、嫉妒和靈魂。但是在高盛的交易大廳以及各類會議中,任何形式的自我表現、自命不凡都會受到鄙視。團隊合作、內部溝通是法則,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會被驅逐。保持潔淨,哪怕是指甲也必須做到一塵不染。服裝方麵不容許任何怪異,就連蝴蝶領結都屬於極為大膽的裝扮。工作備忘錄必須相當簡潔,強製使用的詞是“我們”,而“我”隻在解釋錯誤或承擔罪責的時候才會使用,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公司文化是徹底的平均主義—沒有私人飛機,沒有公務車。一言以蔽之:嚴肅樸實!領導們的辦公室緊密相鄰,辦公室的門永遠敞開。二人搭檔的傳統從高層領導到基層工作人員都一樣,這使得大家能夠互相學習。即便是在集團最高層內部,也不會看到任何人的獨角戲。“對於那些將自己的利益置於公司利益和客戶利益之上的人,我們是不會給他們留有任何位子的”,引領高盛的“十四條原則”中的第七條這樣寫著。

因此不會有所謂的頭號人物或是紅人,但是永遠都有許許多多夢想著步入殿堂的人。在高盛,每個人都麵臨著巨大而持久的壓力,每年都必須接受一次360度的評判。評委由12個人組成,包括同級、上級和下級。受考核者必須彙報自己的業績,半公開性地進行自我批評—有點斯大林主義的色彩。負責這一項程序的部門是人力資本管理(HumanCapitalManagement)部門。就像在統計學中那樣,銀行家可以根據其業績分為“四分位數”。隻有位列第一個四分位數(Q1)中的銀行家才有望成為合夥人,不計其數的失敗者會被解雇或者識趣地自行離開。聖誕之後,高盛會裁去員工中最欠缺能力的10%。工作是百分百不穩定。要不就殺死別人,要不就自己死去……

與大多數競爭對手相反,高盛很少為了加強自身的打擊力量而解雇整個團隊,個體招聘才是常態。候選人需要接受10個、20個,甚至更多人的麵試。新人必須完全融入到公司的文化之中。

在世界各地,滿懷著雄心壯誌的畢業生們無不夢想進入高盛。有幸得到提名的人不僅僅是最優秀、最聰明的,他們未來的雇主同樣重視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體育愛好。公共課程,如賽艇、橄欖球、籃球、美式足球等,受到高度重視,因為它們與頑強拚搏的訓練和團隊合作精神息息相關。求職者需要具備一切條件:野心、文憑、雷厲風行的作風,尤其是求富的欲望。他們不能對睡眠有過多的要求,有時候隻能匆匆在太陽下躺一會兒。他們的動力是什麼呢?“欲望”,正如傳奇人物伊凡·博斯基所說。這位華爾街的騙子在1986年那場轟動一時的醜聞事件後是這樣說的:“欲望是無罪的。各種形式的欲望,無論是對生命、金錢,還是對愛情、知識的欲望,都是人類的進步。”

和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一樣,明星球員的背後是高級教練、助手、審慎的主管和經紀人。高盛銀行將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用於對員工的長期培訓上。

與其他任何一家公司相比,高盛都將美式的工作文化推到了極致。“我剛走進紐約的交易大廳時,我的鄰座,一位30來歲的男子由於心血管病突然暈倒。而我身邊的那些新同事們居然一動不動,視而不見。”尼古拉·薩爾克斯回憶道。現在的他早已經是一家金融谘詢公司的老板。我們可以用數字或者比例來認識高盛艱辛的工作:18/24(每天的工作時間),6/7天(休息日並非固定不變,通常是星期六或星期日),50/52(勞動周)。不間斷地工作、工作,銀行家們任人奴役和剝削。吃飯、睡覺,甚至做愛都在手提電腦旁邊進行。他們的黑莓手機從不關機,哪怕是在家庭聚會或私密午餐的時候。他們必須時刻待命,隨時隨地準備接聽上級的電話和接收無以計數的短信。所有人都真心地理解公司的“十四條原則”,高盛早已將它的理念傳達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在紐約,公司上層人物的座駕一直到半夜都沒有開動:離開辦公室還太早!為了方便它虔誠的孩子們夜以繼日地工作,高盛在附近的大使套房酒店長期擁有套房。那裏一應俱全,包括開會的小圓桌。高盛推崇鞠躬盡瘁,但絕對不能看起來憔悴。在這個隻有秩序、整潔,隻要結果的世界裏,那是禁令的象征。顯然,這裏沒有真正的假期,郵件、電話永遠都不可能暫時被拋卻。倘若你猶豫的話,可別想坦然地在這裏待下去。那些無法承受這種地獄般殘酷的節奏的人,在這裏堅持的時間不會長久。停滯不前,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