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d.)Reichb.F]為蘭科(Orchidaceae)白及屬(BletillaRchb.f.)多年生地生草本植物,以幹燥塊莖(假鱗莖)入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白及藥用曆史悠久,我國民間傳統用藥包括白及屬的黃花白及(Bletillaochracea Schltr.)、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HayataSchltr.)等的幹燥塊莖。白及性苦、甘、澀,微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等功效,主要用於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皺裂等的治療。白及種子細如粉塵,自然條件下極難萌發,萌發需與真菌共生,實生苗極為稀少,人工栽培技術尚不成熟。近年來,白及藥材市場價格不斷攀升,野生資源遭到毀滅性采挖,加上天然生態環境遭破壞,白及野生資源瀕臨滅絕。
編撰出版本書,是為了使讀者關注珍稀藥材白及資源瀕危現狀,為加強白及野生資源保護,進行白及人工種植滿足市場需求,以積極開發利用來保護珍稀藥材白及資源提供技術依據。
本書為國家科技術支撐計劃項目“半夏、何首烏、金釵石斛等8種藥材規範化種植和野生保護撫育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範”課題二“淫羊藿、白及、金釵石斛、杠板歸4種藥材野生保護撫育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範”的子課題“白及野生保護撫育關鍵技術及應用示範(2009BAI74B02-2)”(2009~2012)研究結果的總結。
本書共分九章。第一章綜述目前國內外研究現狀;第二章至第九章分別敘述貴州白及種質資源,白及的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組培快繁技術,白及栽培技術、種子伴菌萌發與菌肥技術,白及種質資源分子標記技術,以及質量控製等。
本書以白及中藥栽培研究技術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對從事白及中藥種植企業的技術人員也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由於著者的水平所限,加之時間匆忙,書中缺點和錯誤難免,敬希讀者不吝指教,以便進一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