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與人談話的慣例(1 / 1)

一個習慣談論自己,包括經曆、個性、對事物的看法的人,一般來說都比較外向,感情色彩鮮明而強烈,主觀意識濃厚,愛表現自己,多少有點虛榮。

與此相反,如果一個人不習慣談論自己,則表明這個人比較內向,一般具有保守和自卑的心理。另外也可能有著很深的城府。

如果一個人在敘述事情的時候,將自己置身事外,隻是單純講述事情,則表明這個人比較客觀、理智,情感比較沉著穩定,不會有過激行為。

相反,在敘述的時候,自我感情非常豐富,特別注意個別細節,則說明這個人感情比較細膩,會一觸即發。

如果在說話時習慣進行因果和邏輯的推理,給予判斷和評價,說明這個人有很強的邏輯能力,比較客觀和注重實際,自信心和主觀意識較強,常會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他人身上。

如果一個人的談話屬於概括型的,簡單但又準確到位,注重結果而不太關心細節過程,則顯示出這個人具有一定的管理和領導才能,獨立性較強。反之,則表明這個人適合於從事某項比較具體的工作。這樣的人支配他人的欲望不是特別強烈,可能會順從於他人的領導。

一個人談論的內容多傾向於生活中的瑣事,表明他是安樂型的人,注重享受安逸的生活。

一個人如果經常談論國家大事,表明他的視野和目光比較開闊,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個小圈子裏。

一個人如果習慣暢想將來,則表明他是愛幻想的人,這類人有的能將幻想付諸行動,有的卻不能。前者注重計劃和發展,腳踏實地,很可能會取得一番成就。後者隻是停留在口頭上,多會一事無成。

談話時,比較注重自然現象,那麼這個人的生活一定很有規律,為人處世也非常小心謹慎。

不喜歡對人指手畫腳,進行評論的人,隻在不得已的時候才發表自己的看法,當麵與背後的言辭基本一致,說明這個人是非常正直和真誠的。反之則表明這個人是非常虛偽的。

不斷地指責他人的缺點和過失,目的是通過對比來證明和表現自己。

一般來說,與人談話時切忌把話題扯遠,或不斷轉變話題,這會讓人覺得你在敷衍了事,而且缺少必要的寬容、尊重、體諒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