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人也都認識了,時間也過了酉時了,而大家還沒有入席的意思,唐楓隻當大家在等著自己,便隨口道:“既然大家都到了,便一同入席吧。有什麼事情我們在酒席上再談也無礙。”說著就要率先過去。不想他才剛要動身子卻被身旁的高鳴拉了一把,唐楓有些不解看向了他,卻發現他的臉上有些須的尷尬。再看其他人時,大家的臉上也如高鳴一般,過了一會之後,田鏡才輕咳了一下道:“大人,還有一家不曾到來,大人還是再等等為好。”
這時唐楓才記起剛才自己所結識的人中並沒有一個是姓汪的,而從那茶館小二的話裏來聽這汪家的人在歙縣極有勢力,眾人所說的應該就是他們了。唐楓想清楚這一點,心中不禁有些惱怒了,既然是他們置辦下了酒席給自己接風,就沒有讓自己這個賓客等人的道理,這在禮法已經不是太講究的現代也是極其少見的,這分明就是不將自己放在眼裏啊。雖然心中惱怒,唐楓卻也知道自己現在還不是發火的時候,便笑道:“既然如此,那大家就再等等吧。”說著也學著其他人一般來到了窗口向下看去。
這太白樓之所以建得如此之高,為的就是可以在此遠眺這裏的景致。從窗下望去,正好看到延綿的山勢,數裏之內的景色俱都在眼下了。唐楓看著美景,心中的怒氣不自覺地平息了不少,心中對自己涵養功夫的深湛也大為滿意,看來這個身體所接受的教育還是影響了自己的想法和作為啊。
在欣賞了窗外的景色之後,唐楓便又開始瀏覽起或掛於牆上,或題於其上的詩句來。隻見在最顯眼的地方掛著兩幅詩句,前一首寫的是“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顛。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樵夫歌壟上,穀鳥戲岩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而後一首則更是顯得氣勢磅礴,寫的是“天台國清寺,天下稱四絕。我來興唐遊,與中更無別。(木卉)木劃斷雲,高峰頂參雪。檻外一條溪,幾回流碎月。”反複品味著詩句中的意味,又想著這太白樓的名字,唐楓便對身邊的高鳴道:“高大人,這詩句好生了得,可是出自李青蓮之手啊?”
“縣尊果然博學。”高鳴點頭道,“此詩確是李太白所作,也是因為此詩的緣故,這樓才命名為太白樓的。相傳在唐時此處隻是一座小小的酒肆而已,那詩仙李太白來此訪隱士許宣平不遇,曾在這裏飲酒,見了此詩,”說著他指著唐楓所看的第一首詩道,“便大呼‘此仙人詩也’,於是便也在此留下了自己的詩句。而後人為了紀念太白,便將這酒肆建成了如今的太白樓了。”說著連連讚歎。
唐楓也聽得連連點頭,在他的心中古代文人李白第一,蘇軾第二,既然有人如此推崇李白,他當然沒有不同意的。高鳴似乎還意猶未盡,又拉著唐楓到了窗前指著窗外一座石橋下的一片淺灘道:“此處喚作碎月灘,正是為了應和李太白詩中的最後一句幾回流碎月而命的名。每當皓月當空,河水如銀,塔影橋身,風輕水吟,碧波攪碎月色,那真是一種極致之美。”
唐楓想著美景也不由得幾分癡了,便在這個時候,樓下卻傳來了一聲不合時宜的聲音:“汪家三少爺汪德道到!”將唐楓心中的美的感受破壞無餘。唐楓皺起了眉頭看時,卻發現樓上的人都自覺地來到了樓梯之前。看著這些人迎上去的模樣,唐楓的眉頭就皺得更緊了,心中實在對此大不以為然。而在這個時候,高鳴卻來到了他的身邊,對他低聲說道:“大人,我們這便也去迎一下汪家的三少爺吧。”
“好大的排場,居然讓縣令又是客人的我也去迎他,看來這汪家在這裏可不是一般的有勢力啊。”唐楓心下雖然大是不滿,但卻還是隨著高鳴向樓梯而去,他的心中倒也想看看這個牛得不行的三少爺有多麼的了不起。
如果您覺得《重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