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你無法生活在東晉詩人陶淵明所描繪的“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世界”裏,無論我們將怎樣度過漫漫人生,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實現什麼樣的目標,都無可避免地要與他人交往、溝通以及和諧相處。因此,成為最會說話的人,也許是生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件頭等大事。
三百六十行,行行要口才。在整個人類社會的生活中,一個人是否有好口才,是否會說話,成就與境遇必定會大不一樣。在現代社會裏,那些表現得羞怯拘謹、笨嘴拙舌人,總會處在交際困難的尷尬境地裏。有些人知識淵博,可就是因為缺乏“嘴巴上的功夫”,而不受人們歡迎。有些人在工作上表現得也很出色,可是一講話就語無倫次,緊張不安,從而失去了很多晉升的機會。
無論事情大小,會說話都會助你成功,會說話會加速你成功,在關鍵時刻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有一位外國名人曾說:“眼睛可以容納一個美麗的世界,而嘴巴則能描繪出一個精彩的世界”。法國大作家雨果也認為:“語言就是力量。”的確,精妙、高超的語言藝術魅力非凡。歐美等發達國家很早就把“舌頭、金錢、電腦”並列為三大法寶,口才被公認為現代領導人的必備素質之一。
美國人的能說會道是出了名的,相比之下,中國人就沒有那麼放得開了。但是,我國曆史上也湧現過許多口才出眾的人物。例如,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施展合縱、連橫之術的蘇秦、張儀;以敏捷的思維、雄辯的口才出使楚國而聞名的齊國重臣晏子;以及三國時期舌戰群儒的諸葛亮;清朝時代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他們或吐納珠玉之聲,卷舒風雲之色;或羽扇綸巾,談笑間逢凶化吉。
西方的哲人有這樣的總結:“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掌握說話的技巧。”
語言是思想的外化,是必不可少的交際工具。我們要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建設和發展,就沒有一天能離得開語言。曾有學者估計,一個人平均每天要說18000個詞語。人每天總要說很多的話,而且越是能辦事、越是辦事多的人,說的話肯定就越多。
因此,一味奉行“沉默是金”,乃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善於說話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本書就是通過人們的言語交際去論述說話的藝術、方法和技巧。“會說話”就是指在恰當的時機,對恰當的人,說出恰當的話。但是,要真正達到這一境界,是很不容易的。本書每一節的後麵都以“說話秘籍”冠名,旨在把有關知識提煉成一個“點”,使全書有一種“點麵結合”的獨特效果,讓讀者一目了然,化深奧為淺易,使之易記易懂。
這是一本“口才雞湯”,它可以滋補說話的知識,當我們得到滋補以後,我們的口才一定會更加的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