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預防醫學(二)(1 / 3)

人群健康與社區衛生

【知識點】社區是指若幹社會群體(家庭、氏族)或社會組織(機關、團體)聚集在某一地域裏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

【知識點】社區衛生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則在社區水平上的具體應用,即強調了解社區全體居民的健康和疾病,分析評價人們生活和工作環境、食品以及行為等健康決定因素,通過確定優先項目、消除不同群體間健康的不平等來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社區全體居民健康的改善和維持應突出強調社區預防,強調通過社區預防服務,針對社區需優先解決的健康問題,以全體社區居民為對象開展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活動來促進社區的整體健康。

【知識點】社區衛生實施的原則以健康為中心;以人群為對象;以需求為導向;多部門合作;人人參與。

【知識點】社區預防服務

社區預防服務的定義社區預防服務的特點社區預防服務的內容是以健康為中心、社區為範圍、全人群為對象的綜合性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服務以社區全人群而不是以個體為服務對象,強調社區內多部門的合作和社區的參與,目的是促進健康、預防傷害、疾病、失能和早逝社區預防服務項目按目標人群或場所可分為社區健康促進、學校健康促進、職業人群健康促進和醫院健康促進等。目前我國要求實施的社區預防服務內容。

【鏈接】社區預防服務的內容包括如下方麵: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對轄區內常住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重點人群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

健康教育:對轄區居民進行宣傳普及《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

對青少年、婦女、老年人、殘疾人、0~36個月兒童父母等重點人群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

開展合理營養、控製體重、加強鍛煉、應付緊張、改善睡眠、戒煙、限鹽、限酒、控製藥物依賴等可幹預的健康危險因素基本知識健康教育。

對重點慢性病和傳染病健康教育,以及針對公共衛生問題如食品衛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衛生問題開展健康教育。

傳染病報告和處理:主要對象為轄區內法定傳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及相關人群。

高血壓患者管理:服務對象為轄區內18歲及以上高血壓患者。內容是對轄區內3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時為其測量血壓。對已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納入高血壓患者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務對象為轄區內確診的18歲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內容為對工作中發現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建議居民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糖。對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隨訪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對轄區內診斷明確、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和隨訪管理。

【知識點】社區診斷是指社區衛生工作者通過一定的定性與定量的調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的資料,通過科學、客觀地分析確定並得到社區人群認可的該社區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及社區現有資源狀況,為社區預防服務計劃的製訂提供科學依據。

【知識點】社區診斷的步驟一般可分為四個步驟:確定所需要的信息;收集信息;析信息;作出診斷。

【知識點】定性研究方法是指通過觀察、詢問和分析資料等途徑,找出人們做了什麼、知道什麼、在想什麼以及有什麼感受。

【鏈接】社區診斷的目的確定社區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尋找造成這些公共衛生問題的可能原因和影響因素;確定本社區預防服務要解決的健康優先問題與幹預重點人群及因素;為社區預防服務效果的評價提供基線數據;為社區其他工作打下基礎。

【鏈接】常見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個體訪談;社區論壇;選題小組討論;焦點組討論;現場觀察;地圖法。

【知識點】社區預防服務項目實施的基本步驟包括社區動員、社區診斷、實施、監測與評價五個連續的階段。其中任何步驟都離不開“社區參與”,它貫穿於社區預防服務計劃的始終。

社區動員計劃的製訂計劃的實施評價是指通過發動社區群眾的廣泛參與,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特定社區健康發展目標的群眾性運動是以社區診斷所獲得的信息為基礎,確定其中需優先解決的健康問題,然後設定出解決優先問題的目標、策略和方法社區預防服務計劃的實施涉及人員廣泛,需落實到細致的活動,包括資金、人力、時間、設備等的管理社區預防服務項目的監測和評價是整個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項目的每一個階段之中,其目的是通過監測了解各階段活動的進展情況,通過評價了解幹預/服務的效果,進行信息反饋,這對調整不符合實際的計劃,保證社區預防服務項目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評價主要包括3種類型:形成評價;過程評價;總結評價。

【鏈接】社區動員的目的使社區人群主動參與社區預防服務項目的整個管理過程,包括需求評估、計劃、實施、評價的過程;獲得社區預防服務工作所需要的資源;建立強有力的行政和業務技術管理體係。

【知識點】環境是指在特定時刻由物理、化學、生物及社會各種因素構成的整體狀態,由各種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所組成。

【知識點】自然環境是指人類出現之前就已客觀存在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它由各種物質因素所組成。自然環境又分為原生環境和次生環境。

原生環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被人為活動影響的自然環境條件。

原生環境中某種元素含量異常,也會對當地居民身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某地區氟的含量過高就會導致氟中毒,即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這類疾病的發病特點具有明顯的地區性,故又稱地方病。

次生環境是指由於人類生產、生活以及社會交往等活動使天然形成的環境條件發生了改變的自然環境,如生活環境與生產環境。

【知識點】社會環境指人類在生產、生活和社會交往等活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上層建築體係,它由各種非物質因素組成,包括生產關係、階級關係與社會人際關係等。

【知識點】環境衛生是以人類及其周圍的環境為對象,闡明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發生與發展規律,並通過識別、評價、利用或控製與人群健康有關的各種環境因素,達到保護和促進人群健康的目的。

【知識點】由於人為的或自然的原因,各種汙染物進入環境,使環境的組成與性質發生改變,擾亂了生態平衡,對人類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間接的或潛在的有害影響,稱為環境汙染。嚴重的環境汙染危害稱為公害。

由環境嚴重汙染引起的地區性疾病稱公害病。

【知識點】汙染源指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或設備與裝置,即汙染因素的發生源。有:生產性汙染源;生活性汙染源;交通運輸性汙染源;其他汙染源等。

【知識點】汙染物指進入環境並引起環境汙染的有害物質。有:化學性汙染物;物理性汙染物;生物性汙染物。

【知識點】環境有害物質的來源空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指由於人為或自然原因,使一種或多種汙染物混人大氣中,並達到一定濃度,超過大氣的自淨能力,對動植物產生不良影響的空氣狀況。其來源有:生活環境產生的有害物質;職業環境產生的有害物質;交通運輸產生的有害物質。光化學煙霧是大氣中存在的碳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在強烈日光紫外線作用下,經過一係列光化學反應而生成的淺藍色煙霧指由於人為或自然原因,使一種或多種汙染物進入水體,並達到一定濃度,對動植物產生不良影響的水體狀況。水中有害物質的來源主要是工業廢水、農業汙水和生活汙水;此外自然因素也可引起水質某些成分的改變,如水中含氟量過高而引起的氟中毒指在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中排出的有害物質進入土壤中,直接或間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現象。

土壤汙染的來源有:工業汙染;生活汙染;農業汙染。各種汙染物汙染土壤的方式有:氣型汙染;水型汙染;固體廢棄物型汙染。

【知識點】環境有害因素對健康的危害環境有害因素的健康效應環境的構成和環境的狀態發生任何異常變化,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機體的健康。根據環境有害因素的性質和濃度以及人體的易感性,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從生理代償、生化效應和病理效應的連續健康效應譜的變化。研究生理、生化等方麵的改變早期敏感的生物標誌物,可及早發現環境汙染所產生的臨床前期表現和潛在的健康效應,及時加以控製。

【知識點】生物標誌物指幾乎包括反映生物係統與環境中化學、物理或生物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任何測定指標。可分為三類:接觸性生物標誌物;效應性生物標誌物;易感性生物標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