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大門向來是朝著每一個人敞開的,能否踏進成功的大門,關鍵是要看我們是否具有堅強的意誌。一個人要想幹一番事業,就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恒。
巴浦連柯說:“在任何一個成功的後麵都有著15年到20年豐富的生活經驗,要是沒有這些經驗,任何才思敏捷恐怕也不會有,而且在這裏,恐怕任何天才也都無濟於事。”這裏所說的生活經驗隻能用“恒心”去獲得,隻能持久地去生活,去創造,去總結。而不能有忽冷忽熱的毛病,雅興來了,就猛幹兩下;雅興沒來,就幹脆放下不幹,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始終不能成事。
有一位年輕人跋山涉水曆盡艱辛去尋找寶物,最終在熱帶雨林中找到一種能釋放香氣、放在水裏卻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這肯定是一件寶物,於是,年輕人就滿懷信心地把香木運到市場去賣。可是卻無人問津,而隔壁的木炭總是很快就能賣光,年輕人開始還能堅信自己的判斷,可是最終改變了想法,把香木燒成木炭,結果很快一搶而空,他很高興,回去告訴自己的父親,結果父親卻老淚縱橫。原來,年輕人燒成木炭的香木,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樹木。隻要切下一小塊磨成粉屑,價值就超過了一車木炭,於是年輕人十分後悔。
故事中的年輕人犯了一個很重要的錯誤,那就是他做事沒有恒心,不能夠持之以恒。他也不相信自己,以至於看到別人賣炭賺到了錢,就盲目地模仿,把珍貴的木頭燒成了木炭。他的立場極不堅定,當他聽到父親說那個樹木很貴的時候又很後悔,沒有經過具體調查,就聽信了父親的話,即使父親說的話是正確的,但事情都已經成了定局,後悔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不論做什麼事,如不能堅持到底,半途而廢,那麼再簡單的事也隻能功虧一簣;相反,隻要抱著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再難辦的事情也會迎刃而解。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會取得勝利。
比如,我們做一件事,雖然你盡了最大努力,沒有一絲鬆懈,但迎接你的卻仍是失敗。這時,請你不要懊悔。因為你盡管是失敗者,隻要你努力去做好你應做的事,隻要你盡了自己的力量,那麼即使失敗,你也是強者。
《恒心——百二秦關終屬楚》內容簡單明了,語言通俗易懂,其中不乏各種事例,令人回味無窮。全文共分為人貴有恒、循序漸進、厚積薄發、堅忍不拔、耐住寂寞、迎難而上、腳踏實地七大部分,旨在告訴讀者,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可奢望一蹴而就,我們必須具備持之以恒的品質,鍥而不舍,方能鑄就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