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洞察敏銳,四麵出擊(4)(1 / 3)

在眾人後退之時,唯有香港和記黃埔集團還能麵不改色。該集團與日本NTTDoCoMo、荷蘭KPN移動公司共同持有英國Hutchison3G公司,和黃在其中占有65%的股權。Hutchison3G早就宣布要在10月在英國和意大利推出3G服務,現在還沒有更改計劃,而且和黃前不久甚至還出資收購美國環球電訊公司,似乎並沒有為資金問題所困擾。對於這樣一家強硬企業,歐洲人也是心中惴惴,人們擔心和黃的3G服務可能會帶來價格戰,從而將會嚴重影響其他電信運營商的利潤,這種擔憂已經造成沃達豐等公司的股價大跌。但是,分析家認為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在這樣一個人人自危的市場中,價格戰無疑是害人害己。

和黃集團在海外的3G運營由和記3G公司承擔,日本DoCoMo、荷蘭KPN亦在和記3G中分別占有20%和15%的股份。

此外,和黃還於10月8日公布了其全球3G服務品牌的設計詳情,並向客戶提供服務承諾。其3G服務以阿拉伯數字“3”為名,將通行於澳大利亞、奧地利、丹麥、中國香港、愛爾蘭、意大利、以色列、瑞典和英國。和黃稱:“‘3’將會不斷履行其承諾並長期保持吸引力。

沃達豐的問題與Orange又不同,前者最初計劃在2002年秋季在德國推出3G服務,但現在,這個時間已推遲到2003年春季。此前還有報道稱,沃達豐已中止在英國和歐洲其他地區進行的3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將在英國設立的3G基站由原來的1200處降至750處。

為了削弱推遲服務的負麵影響,8月9日,沃達豐向全球媒體發出澄清信,稱其3G計劃沒有改變,隻是因為手機缺貨和應用不成熟,不願意進行大規模的市場宣傳和推廣。

本來,其他小競爭對手的出局對沃達豐這個巨頭來說是個利好消息,但沃達豐卻總以手機不夠用為理由推遲服務。日前有報道說,沃達豐向日本手機製造商訂購了100萬台內置相機的手機,而這個消息的背後含義是,沃達豐目前可能隻有能力在日本通過子公司J-Phone銷售3G服務。

另外,據沃達豐德國分公司董事長說,推遲服務的另一個原因是沃達豐對摩托羅拉和諾基亞提供的移動電話的技術性能不滿意。

沃達豐的業務遍及全球,不僅在許多歐洲國家市場份額領先,還在全美第一大無線運營商Verizon無線公司中占有大量股權。因此,沃達豐要求製造商在開發下一代手機時解決一個新的問題,使手機可以同時適應歐洲和美國的通信標準。因為如果歐美標準不同,沃達豐公司將不得不拒絕那些期望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使用同一部3G手機的客戶。而在這一點上,製造商現在顯然無法滿足沃達豐的要求。撤退行為受到廣泛支持

有趣的是,最近幾大運營商從3G撤退的行為不僅得到了投資者的支持,也獲得了競爭對手的讚賞。Telefonica公司今年上半年虧損55億歐元,宣布無限期暫停Group3G的萎靡業務後,受到投資者讚同,在馬德裏上市的股票立刻上漲14%,至9.50歐元。而Orange公司要求瑞典政府寬限3G牌照條件的要求也得到其競爭對手Tele2和沃達豐的支持。實際上,德國市場上所有六家3G運營商均已被迫推遲3G商業化運營的時間。

運營商的大規模撤退給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等設備製造商的前景蒙上了更濃重的陰影,他們一直指望歐洲3G領域的銷售能改善各自低迷的收入狀況,但是現在,3G全麵商用的時間再次成為未知數。

經濟學界精英也給予了李嘉誠充分的肯定:“歐洲的3G時代已經全麵到來……啟動力量最大的不是歐洲的運營商,反而是來自亞洲、來自中國香港,即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

另有評論說,香港經濟由洋行、港口轉向地產,再由地產泡沫走向新經濟的轉型過程,從李嘉誠商業王國的演變中便可充分獲得詮釋。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李嘉誠---引導香港經濟轉型的領袖力量。

入主媒界

不能不承認李嘉的眼光是具有前瞻性的。他意識到新科技的重要性,決定全力發展超級網站,進而進軍媒界。

2000年,TOM.COM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2001年5月,香港富商李嘉誠旗下的上市公司TOM.COM,開始投資超過20多億元新台幣給台灣富商詹宏誌旗下的PC HOME(網絡家庭)出版集團及城邦出版集團,並取得了不超過半數的股份。經過雙方協商確定,PC HOME和城邦集團將合並成一家新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將通過李嘉誠良好的大陸關係,轉往大陸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