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失去了一切,還擁有未來(4)(1 / 3)

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向上爬,它終於摸到了杯口的邊緣,用最後一點力氣,翻過了這道透明的圍牆。

隔著玻璃,杯子裏的螞蟻既羨慕又忌妒地問:“快告訴我,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杯子外邊的螞蟻回答:“接近成功的時候可能最困難。誰在最困難的時候不喪失信心,誰就可能贏得勝利。”

信心給人以智慧。人有信心才能處變不驚,有效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開動腦筋,開發智力。其實,生活中曆來就是坎坷的,生活是曲線的,而不是直線。生活中的美麗與醜惡並存,正義與邪惡共生,順境與逆境交替,富有與貧困相伴。

傳說在中世紀的英國,蘇格蘭被英格蘭占領,蘇格蘭國王並未投降,他堅信能打敗英格蘭人並將他們趕走,可是六戰六敗。一天,他在山洞裏看見一隻蜘蛛連續結網六次卻失敗六次,而第七次終於成功了。他由此受到啟發,信心大增,結果第七次終於打敗了英格蘭軍隊,贏得了國家的獨立。這是信心幫助他取得了成功。再如中國古代矢誌不移、臥薪嚐膽的勾踐,“渴飲雪,饑吞氈”、忠心耿耿的蘇武,一心爭霸、親率士卒的秦穆公,雖然他們遭受了很多挫折,但最終取得了成功,這與他們始終有必勝的信心而能夠堅持到底是分不開的。

我們現在有些人常常因為眼前一點點小小的失敗就灰心喪氣,其實大可不必,一兩次的失敗不能說明什麼問題,關鍵靠自己今後的努力。倘若就此消沉,那倒真的沒有前途了。杜牧曾這樣評價項羽,“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的確,倘若項羽不喪失信心,占領江東繼續與劉邦爭霸,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喪失信心的教訓。

通向成功的路當然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既有失又有得。沒有經受考驗的信心,闖不了多久就會敗下陣來。

失敗是測定個人意誌軟弱度的最後“裝置”,而且它會隨之提供克服弱點的機會,在這個意義上,失敗又成了一種“幸運”。因為對於信心堅定的人來說,失敗往往能激起他再試一次的勇氣。

大多數人都是在失敗的信號來臨時便放棄希望,止步不前,甚至一點征兆都沒有就已灰心喪氣。而且,有很多人在受到一次失敗的打擊後便丟盔棄甲。成功的人士就不是這樣,他們總是在失敗之後鼓起更大的熱情和幹勁。

我們不妨檢查一下自己的失敗,看看自己失敗後能否作出堅定的反應。如果在連續3次之後你還能頑強不息地奮鬥,那麼就不必懷疑自己能否在選定的領域內成為一位成功人士。如果在連續12次失敗之後還躍躍欲試,這說明,天才的種子已經在我們的心田裏發芽成長,隻要給予它希望與信心的陽光雨露,就可望開出成功的花朵。

當我們似乎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絕境時,成功也許僅一步之遙了。不是都說“柳暗花明又一村”嗎?在麵對失敗和挫折時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不怕坎坷,敢於做一個打不垮的人。

信心像火炬一樣點燃並照耀著其他一切品質,星星點點的火光最後彙聚成襯托自己成功的光芒;信心是“1”其他品質是“0”,沒有“1”無數個“0”聚合在一起都沒有用處,有了“1”,“0”才產生價值,並且“0”越多自己的價值越大。可以說,成功是簇擁在信心胸前五顏六色的花環。隻要不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就永遠不會被挫敗,不會喪失對理想的追求;隻要非常努力,樂觀地去對待,就會有獲得成功的希望。讓我們保持堅定的信心,在希望和夢想的道路上走得更久、走得更遠吧。

最可靠的是智慧和本領

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和本領,因為智慧是別人無法奪走的,依靠智慧可以追求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眼睛看到的或許是片麵的,耳朵聽到的或許是難辨虛實的,隻有智慧可以幫我們辨明是非、實現自己的夢想。智慧是一切財富的源泉。

有這樣一個猶太人的智慧故事:

在一個部隊裏,猶太士兵總是無端地受到多方的歧視,根本沒有尊嚴可談。猶太士兵隻要走過,白人士兵必然要滿懷憎恨而輕蔑地罵一聲,任何人都可以隨便地議論、挖苦猶太士兵一番,而猶太士兵雖然惱火卻無可奈何。

有個叫威爾遜的猶太士兵,由於他的軍銜僅僅是低微的軍曹,因此更是受盡了白人士兵和高級軍官們的歧視,大家都看不起他,背地裏經常議論他,他也飽嚐了人們對他的各種侮辱。但是他擁有猶太人智慧的頭腦。一開始他口袋裏沒有錢,他就省吃儉用,積攢了一筆小錢,然後他就把這筆錢貸出去。在白人士兵裏花錢大手大腳的現象很普遍,他們總是等不到發薪水的時候就囊中羞澀了,他們看到威爾遜有錢,就迫不及待地向他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