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公元755年,範陽(今河北保定北部)節度使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趁唐朝政治腐敗和兵力空虛發動叛亂,叛軍先後攻占長安(今陝西西安)、洛陽(今河南洛陽)。安祿山是胡人,本來是一名小軍官,後來被提拔為將領。他用大量財貨賄賂當時的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林甫(宰相)、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楊玉環,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寵信,不斷加官進爵,成為“兵雄天下的”割據勢力。

安祿山招兵買馬,儲藏兵器、糧草,經過充分準備起兵叛唐。安祿山攻下洛陽以後,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改元聖武元年,設置宰相等官員。安祿山從範陽起兵長驅直入,至攻占洛陽,僅用三十五天的時間。雖然叛軍成功占領洛陽,但是之前一路燒殺搶掠,終於激起軍民強烈反抗。

唐玄宗李隆基已經退居太上皇,由太子李亨即位。唐肅宗李亨起用朔方(今陝西靖邊縣紅墩界鄉白城子)節度使郭子儀、河東(今山西永濟)節度使李光弼率軍平叛。並且唐肅宗李亨向回紇借兵收複長安、洛陽。經過八年的時間,直到公元763年,郭子儀和李光弼徹底擊敗叛軍。

“安史之亂”使北方生產大受摧殘,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許多州縣成為廢墟,從此唐朝從強盛轉向衰落。郭子儀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但是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廷擁有極高威望。郭子儀功德越高,人們就越尊重他。無論是唐肅宗李亨,還是唐德宗李適,從來都不會直接呼郭子儀的名字。甚至連“安史之亂”的叛將也尊重郭子儀,因為他曾經施恩於很多人。

郭子儀處處做士兵的榜樣,領兵打仗從不侵犯百姓的利益。郭子儀不僅得到軍心民心,侍奉皇帝也忠心勤謹。無論是手握強兵,還是方臨戎敵。隻要皇帝宣郭子儀入朝,他從來沒有遲延。這位四朝柱石,衛國功臣,理應受到寵遇。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他既富貴而且長壽,後代繁衍安泰。

郭子儀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員,孫子有數十人之多。建元二年(公元781年)六月十四日,郭子儀以八十五歲高齡辭世。唐德宗李適沉痛悲悼,廢朝五日,並且下旨高度評價和追念郭子儀。按律令規定一品官墳墓高一丈八尺,特別下旨給郭子儀加高十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唐德宗李適還特地到安福門臨哭送行。

唐德宗李適駕崩之後,由太子李誦即位,第二年改元建中。唐順宗李誦做太子的時間長達二十六年,是唐朝位居儲君時間最長。唐順宗李誦的皇後姓王,琅玡臨沂人。父親叫做王子顏,被封為金紫光祿大夫。王氏十三歲就嫁給唐順宗李誦,在唐順宗李誦十九歲的時候,王氏為他誕下子嗣,取名李純。

唐順宗李誦對李純疼愛有加,每天都會看李純幾次,還賞賜很多東西給他。不僅如此,唐德宗李適也對李純疼愛有加。有一天,李純被唐德宗李適抱在膝上逗著玩。唐德宗李適笑著問:“這是誰家的孩子?怎麼會在朕的懷裏呢?真是奇怪。”李純回答說:“孫兒是第三天子。”李純的回答,使唐德宗李適大為驚訝。

作為唐德宗李適的長孫,按照祖、父、子的順序回答“第三天子”。既聞所未聞,又契合實際,唐德宗李適不禁對懷裏的李純增添幾分喜愛。後來,還是十一歲的李純,就被封為“廣陵郡王”。郭子儀的六兒子叫做郭曖,在他的官位為太常主簿的時候,就娶唐代宗李豫的四女兒升平公主為妻。由於郭曖與升平公主年齡相近,加上郭曖文武雙全、賢明多才,夫妻倆感情很好。

當初唐代宗李豫讓升平公主嫁給郭曖,是重新起用郭子儀的信號。朔方左武鋒使仆固懷恩遭到辛雲京、駱奉先、李抱玉、魚朝恩等四名宦官陷害,被迫起兵判唐。頓集軍隊於汾州(今山西汾陽),寇掠下屬州縣作為自己的封邑。第二年,仆固懷恩招引吐蕃、回紇、黨項數十萬兵馬南下,長安岌岌可危。

唐代宗李豫急召郭子儀進宮,問抵禦戎兵之計。郭子儀憑借自身的威望和謀略,再一次解救長安於水火。雖然是出於一種政治考量,卻造就一段佳話。後來升平公主為郭曖生下一名女兒,取名為鳳萍,夫妻倆對她如珠如寶。

公元783年,範陽節度使朱泚起兵謀反,叛軍攻入長安,唐德宗李適逃亡至奉天(今陝西乾縣)。郭暖和升平公主未及逃走,叛軍逼授郭暖官職。郭暖以居父喪有病為由,堅決不接受,隨即兩人潛出長安到奉天。唐德宗李適大喜,授郭暖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後改為太常卿同正員。

朱泚自稱大秦皇帝,改元應天。次年正月,又改國號為漢,改元天皇。朱泚親率軍隊圍攻奉天,李懷光、李晟等救援朝廷的軍隊已逼長安,朱泚被迫解圍,退守長安。郭鳳萍非常聰明伶俐,郭府上下都很喜歡她。升平公主經常教導郭鳳萍,雖然郭子儀為唐朝立下很多汗馬功勞,但是不能因此不可一世。所以郭鳳萍對任何人,都是平易近人。

對外麵發生的一切,郭鳳萍都是知道一清二楚。有一天,升平公主教郭鳳萍讀書。郭鳳萍合上書本,升平公主問她怎麼了?郭鳳萍說:“隻恨女兒不是男兒,不然就可以為國家出力,把危害大唐的壞蛋全部殺掉。”升平公主想不到,郭鳳萍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升平公主把這件事告訴郭暖,兩人更加疼愛郭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