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笑,三國窯。誰說三國中,就不存在淒美的愛情?智者雲,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為到傷心處。愛情,在他們的心中,究竟居於何種地位?究竟,他們站於沙場的背後,或許有著王者之外的異世界。
曹操大劉備6年,劉備大諸葛亮20年,周瑜和孫策同年,都大孫權7年,同時大諸葛亮6年,郭嘉大周瑜5年。周瑜成親的時候,24歲,而小喬,也隻有16歲。36歲,周瑜死。
在周瑜死前,我有很多喜歡的人,但是在周瑜死後,我卻覺得三國似乎少了什麼。曆史我不能改變,而我卻可以將我所喜歡的人,刻畫到我的故事中,呈現不一樣的世界。
我喜歡關羽的英雄感覺,喜歡他的忠義,喜歡他時不時顯露出來的一絲智慧光芒。
我喜歡張飛,喜歡他粗魯可愛的性格,喜歡他那直爽的豪放,喜歡他愛恨盡顯的笨拙。
我喜歡趙子龍,那千裏走單騎的忠義,喜歡他那種永遠不看重自己生死的無畏。
我喜歡郭嘉的智慧,我希望看到他和諸葛亮、周瑜之間的一比高下。
我喜歡曹操,喜歡他那種小人感覺,希望好好修理他,因為他小人的做法,直接想讓你和他較量。但他卻又能夠慧眼識英雄。
我喜歡孫策,喜歡他那開朗的個性,羨慕他和周瑜從小的交情,喜歡他永遠不會害怕的男子氣概。
我喜歡孫權,喜歡他不服輸的性格,喜歡他老臣當道卻願和兄長比的架勢,喜歡他對周瑜那種尊敬的態度。
我喜歡孔融,喜歡他三歲可讓梨的謙讓,喜歡他智慧湧現的那一刻。
我喜歡諸葛亮,喜歡他的智慧,喜歡他恬靜時候的思緒,喜歡他手中的那把羽扇。
但是,對於諸葛亮,我仍舊有不滿的地方。關羽,張飛選擇劉備或許是因為當時正好時機而致,參加任何人的隊伍都可以,恰巧碰上了劉備。又恰巧在完全不認識的境遇下,年齡相仿,結拜為兄弟卻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一路跟著他。趙雲或許是因為某種恩情,同時還有劉備等人的存在而肝腦塗地,那麼他劉備呢?從我的角度看去,劉備選擇他的原因,隻在於,曹操性情難定,且有自己的主張,並且名不正言不順,同時曹操手下人太多,自己不能顯露鋒芒。在孫權那邊,他知道有一個周瑜,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超過他,成為孫權最偉大的謀臣。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了劉備,一個隻有武將而無謀臣的逃跑者,所有,當諸葛亮跟了劉備以後,看到他用到最多的,恐怕就是三十六計中的敗仗戰績,走為上。他的智慧,他的謀略,在外交政策上,如此無敵,但在軍事上,絕對輸給周瑜和郭嘉。他在選擇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君主之名,而考慮了後台,考慮了自己的利益,他要當軍事領導權力的主人,這就是在我看來,最讓我討厭的一點。
我喜歡劉備,喜歡他時不時顯露出來柔弱的一麵中還有無法容忍的事情。
但是,對他,我更多出來的另外一種厭惡。隻因為他的逃跑,他總是拿自己的身份作借口,劉勝的後人……等等,那種絕對不是英雄該有的後台表現。或許這隻是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或許因為自己不喜歡後台這個東西,或許我更在意的是人的心,活在世界上需要的最本質的不離不棄和專一。而劉備,權衡著自己的利益,如果不是諸葛亮和其他幾人的協助,就他自己,永遠不可能爬上曆史的舞台。他不像曹操,那麼英武而且涵蓋著自身的鋒芒,他有的隻是豺狼過後的那種狡猾,而不是狐狸為了自己所愛之人可以放棄生命來引開敵人的那種皎潔。
我最喜歡周瑜,喜歡他的風流倜儻,喜歡他的溫和柔情,喜歡他的寬廣胸懷,喜歡他的體恤百姓,喜歡他的智慧。他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喜歡的,在我的眼中,他的智慧不會輸給諸葛亮。而曆史上的他,那顆博大的胸懷也不會被諸葛亮氣死。
如果說周瑜真的被諸葛亮氣到了,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種人,將感情放到了第一位,他們的生命中,如果沒有了感情,就等於死亡。那麼可否這樣想,周瑜對諸葛亮的感情,已經是英雄惜英雄了呢?周瑜當時的赤壁之戰,體現了自己多少軍事才能?而他所欣賞的不就是諸葛亮來到東吳的那種外交官的智慧嗎?而一旦被背叛,在感情上被背叛,那種並不是小氣,更不是欠缺個人魅力,而是真。如果是那樣,那麼我相信,周瑜的確應該悲傷,的確會心痛,的確會因此而吐血。
上麵,我也說了,諸葛亮很聰明,他的聰明難道就不能從周瑜和孫策的那種鐵關係,到他對孫權的效忠上認識到,周瑜對與感情的忠貞?而從上麵,我也說了,諸葛亮選擇劉備的原因,在一開始,他就忌諱了東吳有一個周瑜。而當時情勢所迫的他,難道就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假裝出來那種和善,那種真誠?他的外交手段,就是現在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表麵的虛假,又能有幾分真?而一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他就放手了,將那份所謂的感情,放下來,再也不會想到曾經的一切。或許那就是戰國時期的悲哀,彼此間的欺詐。我想,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周瑜被氣死的說法可以理解,同時他說的‘既生瑜何生亮’的這句話,也有另外一種理解,那就是他無法苟同諸葛亮那種和自己完全相反的思想,卻帶著同樣智慧來到這個世界,為何要製造出來那種欺騙感情的人?有了忠情的人,為何要有那種忘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