詛咒1.0誕生於2009年12月8日。

這是金融危機的第二年,人們本來以為危機已快要結束了,沒想到隻是開始,所以社會處於一種焦躁的情緒中,每個人都需要發泄,並積極創造發泄的方式,詛咒的誕生也許與這種氛圍有關。詛咒的作者是一個女孩兒,18歲至28歲之間,關於她後來的it考古學家們能知道的就這麼多。詛咒的對象是一個男孩兒,20歲,他的情況卻都記載的很清楚,他叫撒碧,在太原工業大學上大四。他和那女孩兒之間發生的事兒沒什麼特別的,也就是少男少女之間每天都在發生的那些個事兒,後來有上千個版本,這裏麵可能有一個版本是真實的,但人們不知道是哪一個。反正他們之間的事情都結束後,那女孩兒對那男孩兒是恨透了,於是編寫了詛咒1.0。

女孩兒是個編程高手,真的不知道她是怎樣學來的這個本事。在這個it從業者人數急劇膨脹的年代,真正精通係統底層編程的人卻並未增加,因為能用的工具太多了,也太方便了,沒必要像苦力似的一行行編代碼,大部分都可以用工具直接生成。即使像女孩兒要做的編寫病毒這樣的活計也是一樣,有眾多的功能強大的黑客工具,所謂編寫病毒不過是把幾個現成模塊組裝起來就行,或更簡單,對單個模塊修改一下即可。在詛咒之前大規模流行的最後一個病毒熊貓燒香就是這麼弄出來的。但這個女孩兒卻是從頭做起,沒有借助任何工具,自己一行一行地寫代碼,像用勤勞的農家女用原始的織布機把綿線一根一根織成布。想像她伏在電腦前咬牙切齒敲鍵盤的樣子,我們不由想起海涅的《西裏西亞織工》中兩句詩:老德意誌,我們在織你的屍布,我們織!我們織!!

詛咒1.0是曆史上在傳播方麵最成功的計算機病毒,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兩個方麵。首先,詛咒不對感染者進行任何破壞(其實其它的病毒大部分也沒有破壞企圖,所造成的破壞是由於其低劣的傳播或表現技術的所至,詛咒在避免傳播中的副作用方麵做的很完善);它的表現也很克製,在大部分被感染的電腦上都沒有任何表現,隻有當係統條件組合符合某一條件時(大約占總感染數的十分之一),才進行表現,且每台機隻表現一次。具體的表現方式為:在被感染的電腦上彈出一個顯示:

撒碧去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