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吃虧不能做啞巴,有目的的虧值得吃(3)(1 / 2)

鍾佩瑤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國營單位工作,同時被分配到這家單位的還有同屆的很多同學。剛剛進入公司,大家都覺得不是很自在,尤其是整天都跟那些媽媽級的老員工在一起工作。但鍾佩瑤很快就融入進去了,她憑借的正是“有所得,必先有所失”這條至理名言。

在單位食堂吃年飯時,一些媽媽級的同事們都把自己的小孩子帶來玩。閑的時候,未婚的女員工僅僅出於禮貌過去逗逗孩子,可吃飯的時候都躲得遠遠的,就怕孩子的油嘴、油手弄髒了自己的衣服。但是鍾佩瑤卻不然,她看起來好像真心喜歡跟孩子們玩似的,坐在小孩子旁邊,又喂他們吃飯,又給他們擦鼻涕……盡管搞得有時自己都吃不好飯,而且幹淨的衣服也常常被弄髒。不久,她就成了最受孩子們喜歡的阿姨了,那些媽媽們也自然和她成了好朋友。

之後,鍾佩瑤又是那批同學中升職最快的一個,而她的“手段”還是隻有一個:真誠地待人,哪怕自己吃點“虧”。

那時候,過年過節時單位照例會分給員工一大堆年貨,鍾佩瑤的父母雖不住在北京,但在北京也有許多親戚,可是善於吃虧的她卻把年貨都送給組長劉姐,她很明白劉姐在那時對她的意義。果不其然,當領導來征求劉姐對新分來的大學生的意見時,劉姐為她說了不少好話,領導通過劉姐最早認識了鍾佩瑤。

還有一次,平時比較節儉的主管,因為得了獎,拿了一筆不薄的獎金,拗不過大家就請他們去吃火鍋。去的時候,鍾佩瑤讓大家先行,說有點事要辦,但特別叮囑大家要去包房,而且還要等她到了才點菜。大家坐下等了好久,才見鍾佩瑤提著一大包從超市裏買來的東西進來了,神秘兮兮的。服務員一出包房門,鍾佩瑤趕緊從塑料袋裏取出她從超市裏買來的蛋餃、魚圓、蟹肉棒、午餐肉、芋艿、年糕……就這樣,每次當服務員不在包房的時候,鍾佩瑤就把從超市買來的東西倒進鍋裏。結果,隻花很少的價錢,就在那家著名的火鍋城大吃了一頓。當然,那晚最高興的還是做東的主管了。雖然大家對鍾佩瑤的這種行為有點不屑,覺得她二十出頭就像一個斤斤計較的主婦似的,沒勁。但鍾佩瑤卻不計較這些,出頭之日自然來得比別人快了。而且,鍾佩瑤還是同學中在北京最先買房、買車的人,大家不得不佩服她善於“吃虧”。

人生行走於世,誰也不是無欲無求的。但是,想得到,就要先懂得付出。吃點虧怕什麼,人生的每一步,都應該是為下一步做鋪墊,我們更應該著眼於未來,不能總盯著眼前的利益去計算。換句話說,失去現在的,才能得到未來的,而且得到得更多。正因為這個道理,馬基雅維利寫道:給人恩惠應該一點一點來,這樣人們更能感受到恩惠的好處……慷慨這個德行使你不是變得可鄙,就是變得可恨。

吃虧就是對“沒有失哪有得”的最好詮釋。不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就不能完美地領悟人生得失的真諦,更不可能實現自己理想目標和獲得人生的成功。

讓一步,是因為比對手看得更遠

人與人之間並非都是較量,更多的應該是合作。避開對手的鋒芒,並不是軟弱和妥協,而是因為你比對手看得更遠。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現在吃一些虧,卻能促成將來更重要的合作,聰明的人都會認同這種做法。

不少好朋友,抑或事業上的合作夥伴,由於在利益麵前都不肯吃虧、都不肯讓一步,後來反目成仇了,雙方都搞得很不開心,結果是大打出手。有遠見的人,知道吃了利益上的虧沒關係,隻要人情在,以後見麵還是朋友,就還有合作賺錢的機會。

有個人與朋友合夥做生意,幾年後一筆生意讓他們將所賺的錢又賠了進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錢的設備,他對朋友說:“全歸你吧,你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生意沒了,人情還在。這就叫“好合好散”,將來不愁還有一起賺錢的機會。

有人問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你父親教了你一些怎樣成功賺錢的秘訣嗎?”李澤楷說,賺錢的方法他父親什麼也沒有教,隻教了他一些為人的道理。李嘉誠曾經這樣跟兒子說,他和別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麼拿六分就可以了。李嘉誠的意思是,讓一步,吃點虧,但可以爭取更多人願意與他合作。

李嘉誠一生與很多人進行過或長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時候,他總是願意讓一步,自己少分一點錢。正是由於李嘉誠這種願意吃虧的風度,才有人樂於與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不能不說,李嘉誠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

在利益上與人爭高下,你的名聲將會受到損害,更會讓昔日舊友反目成仇。隻有站在更高的角度,比對手看得更遠,想得更多,把眼前的得失視為鏡中花、水中月,才能爭取到將來的合作,收獲更精彩的雙贏局麵。因此,選準時機運用以退為進的戰術,才不失為取勝的一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