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京坐落在齊陸的中心,是一座上千萬人的巨城,更是大齊國的帝都,建城已經九千餘年,拿當今天下最繁榮的地區,極南之域的第一陪都“輝煌都”也不能相提並論。
有書曰:“
橫縱百千裏,
四方十六門。
中軸有帝宮,
東西分兩京。
民有千千萬,
是為長安京。”
大概意思就是,長安京橫有千裏之長,豎有百裏之遠,城池四方都各有十六個城門,城中央有著皇帝居住的皇宮,城又分東京與西京兩個區域,城民更有千萬人之多,這就是長安京。
足可見長安京之浩大。
此時,長安京內在皇帝陛下起居的日月宮中,有著一位身穿絳紅袍,衣繡仙鶴的白發大臣正在對著當今皇帝陛下“仁和天子”訴說著什麼。
麵目十分嚴肅,顯得有點不苟言笑的白發大臣就是當今東府內閣的首輔了,也就是如今帝國的文臣第一人,主管著天下政事。
齊帝國的軍政體係是“兩府一院製”,兩府也就是東府與西府,東府也可稱內閣,設有一首輔一次輔,若幹閣員,主管著政策的製定與行駛,統率著天下六部。
西府為樞密院設有樞密使一人,副使數人,主掌著軍事,下屬有“七總司”分別是:“軍政總司,負責軍政處理、人事任命。少府總司(警察部隊),樞府總司(憲兵部隊)。府軍總司,負者著各個城池府兵的管理,也是帝國的常備軍。衝府總司,負者天下各大野戰軍團的調動。幕寮總司分管著軍中的參謀、文案人員。最後軍備總司,也就是後勤了。”
“一院”是指都察院,全稱最高監察院。設左右兩院,長官分別為左都禦史、右都禦史。兩院互相牽製,下設監察禦史駐紮在各個要地,巡查禦史,各個行省的例行考察,侍製禦史負者朝堂百官的監察,也在天子身邊記錄起居,擬錄詔書等。
也就是這樣的一種製度,一直保持著帝國千年來風雨無礙運行,也讓皇帝陛下有時間去修煉追求長生之道。
當今天子就是位鬥氣流大天位,如今才兩百餘歲,登基已經一百多年,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天子名曰:“仁和”也是他登基後的名字,天子在登基前是沒有名字的,統一都是用帝子稱謂,仁和二字也代表著這位天子一生的施政方略一“仁”一“和”,在這位天子退位之時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仁和天子登基時在眾多皇子中排行十八,所以他之前的名字也就是“帝子十八”。
······
首輔姓周名幽儀,出任首輔已經十餘年,是位頗有能力之人,更懂的是為官之道,皇帝陛下用的十分稱心。
周首輔說道:“陛下,如今天下各路承平,大齊‘仁和盛世’也已經持續了幾十年,這都是陛下的功績啊。”
仁和天子身體挺拔,穿著一身絲綢黃袍,顯得很是清閑,看著自己的宰輔淡淡笑道:“周首輔,這些朕都知道,也不用把功勞全放在朕一人身上,這也是當朝諸位賢臣良相一起努力的結果,如今,朕最關心的是天虹道塔建立的如何了。”
聽到天子說自己是“良相”,周首輔不苟言笑的臉上也是露出一絲笑意:“陛下謬讚了,我等臣工隻不過做了自己本分之事罷了,關於天虹道塔一事,目前已經接近完工,隻剩下帝國東海沿線的收尾工作了。相信不出半年就可全部完成。”
天虹道塔是帝國內陸用於運輸糧食、軍隊、賦稅、貢品的工具,每一座道塔都有不下於十名大文士或者文宗的念力加持,塔內刻有各種銘文用於借助天道之力,天虹道塔又稱“空中棧道”借助天道之力可以把物品或者人由一端的道塔飛渡到另一端的道塔,而且中間跨越的距離極遠,可以說是大齊帝國的戰略武器了,隻不過齊陸統一已久,這種道塔的功能也在開放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