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數字鍾基本計時電路仿真
數字鍾設計基本計時電路仿真,是由譯碼顯示電路與兩個六十進製計數電路和一個二十四進製計數電路組成。
這一部分是數字鍾最為基本的功能,所以在仿真的時候一定要準確無誤,仿真時要秒秒的監控,在仿真過程中有時在某一點就停止了,不再進位了,這時就要仔細的查明原因。造成不能正常進位有很多種情況,但大多情況是由於連接線搭錯,這樣就要仔仔細細的查看,找出問題的所在,能夠讓時鍾正常計時。
3.3數字鍾報時電路仿真
74HC30D芯片構成數字鍾設計報時電路,電路應在整點前10秒鍾內開始整點報時,即當時間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期間時,報時電路得到報時控製信號,其仿真圖。(備注:由於軟件圖紙所限,本圖用12個開關代替秒分時計數器輸出狀態)
在此處進行仿真的時候最關鍵的就是要在設置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想要在時鍾報時是在什麼時間上報時,一定要準確設置,如果不準確就不會在你想要的點報時,那麼仿真效果就沒有意義,在此仿真中12個開關都對應一個計時器的碼,隻有開關與碼對應的同時燈才會亮。
3.4數字鍾設計“時”與“分”校時電路仿真
3.4.1數字鍾設計校“分”電路仿真
由7451芯片(與或非門)構成數字鍾的校“分”電路仿真,當開關打到A時時鍾為正常計時,當想要調“分”時把開關打到B,這時就可以快速校“分”。當調到正確數值後,把開關再打到A,時鍾恢複正常計時。
仿真初期由於對校時的概念不是很理解所以在進行仿真的時候試過多種方案,但是都不是最理想的,直到使用這個方案時才可以得到準確的校時功能。在仿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各管腳的連接,如有差錯仿真就不會成功,要進行細致的檢查,找出問題的所在,最終實現最佳效果。
3.4.2數字鍾校“時”電路仿真
由74LS51芯片圖(與或非門)構成的數字鍾設計校“時”電路仿真,當開關打到A時,時鍾為正常計時,當開關打到B時,數字鍾為校“時”狀態。
由74LS51芯片圖(與或非門)構成數字鍾校“時”電路仿真,當開關打到A時,時鍾為正常計時,當開關打到B時,數字鍾為校“時”狀態。
在校時仿真電路中與校分稍有不同,因為時不用再進行進位,所以就不用阻斷它的進位端,在時鍾不準確時把開關打到B,這時進行快速校時,直到校到準確時間,再把開關打到A處,這時時鍾就可以正常運轉。
4結論
通過此次設計數字鍾讓我充分了解了數字鍾的原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和認識,以及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通過數字鍾的製作進一步的了解各種在製作中用到的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的作用及實用方法。且由於數字鍾包括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電路,通過它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掌握各種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電路的原理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種電路之間的怎樣聯係起來的。
在此次的數字鍾設計過程中,更進一步地熟悉了芯片的結構及掌握了各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其具體的使用方法,各個芯片能夠完成什麼樣的功能,使用芯片時應該注意哪些要點。同一個電路可以用哪些芯片實現,各個芯片實現同一個功能的區別。這次論文設計我們了解了論文設計的一般步驟,和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本身並不是有很重要的意義,而是我們對待問題時的態度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在這次畢業設計中,我還熟練掌握了Multisim10仿真軟件的使用和操作。
雖然現在已經完成了論文設計,但是在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以前沒有做過這樣的設計,我覺得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遇到困難不要氣餒,隻需仔細找出問題所在,然後改正。
寫畢業論文是再一次係統學習的過程,畢業論文的完成,同樣也意味著新的學習生活的開始。
(指導教師丁景紅)
(謝辭從略)
參考文獻
[1]孫建三.數字電子技術[M].北京: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楊愛琴.數字電路與邏輯[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6.
[3]郝波.數字電路[M].北京: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2.
[4]彭軍.數字電路設計與製作[M].北京: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84.
[5]林存良.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簡要評析】該課題屬於電子技術應用中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應用電路的原理設計。通過完成《數字鍾設計》,該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建立係統設計的概念,形成電路設計的完整思路,積累了電路設計與分析的實際經驗。
該生所完成的課題設計電路主要由時序信號產生電路、計時譯碼顯示電路、整點報時和校時電路等單元電路組成,其中數字鍾的校時和整點報時電路的設計難度較大。
該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工作態度端正,目標明確,能夠按照選題要求,獨立檢索相關文獻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自我學習,並能夠將已學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運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和探索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過程中表現出了較強的分析、設計和製作能力。該學生除了完成各單元電路的理論設計,還應用專業軟件逐一完成了單元和總體設計電路的仿真調試,仿真實驗電路的測試數據均符合課題電路的各項技術指標要求。
該生所撰寫的說明書表達準確,條理清楚,圖表運用恰當,規範。課題電路方案選擇合理,整體效果較好。在答辯中,該生演示文稿製作精良,自述流暢,回答問題準確。很好地完成了畢業設計各環節的各項任務。希望今後能夠結合工作崗位需求,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不斷鍛煉自己的應用能力。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