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生活的時代是資本原始積累的時代。當時,資本主義生產開始萌芽,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共和國,在法蘭西和西班牙沿地中海的少數城市,已經明顯可以看到,其中尤其是在這些地方的呢絨和絲織等紡織工業、印染工業中。但是,在整個歐洲的封建社會經濟中,它還比重很小,微不足道。如果讓這些資產階級的前身,依靠對幫工和學徒的剝削,按部就班地逐步積累起自己的財富,成為財力雄厚的資產階級,那需要經曆漫長的歲月,遠遠不能滿足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需要。他們要發展就需要兩個基本的經濟條件:大量的無產者和大量的資本積累。這樣,就出現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
這一時期絕非資產階級學者所說的那樣娓娓動聽,像田園詩似的充滿詩情畫意,而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
這一時期有一個特點,就是思想解放運動蓬勃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出現,當時意大利的文藝複興運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長期統治中世紀歐洲的“原罪說”、“上帝高於一切”、“人是上帝的奴婢和臣民”、“禁欲主義”、“蒙昧主義”等宗教神學觀念:遭到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一個以人為根本,歌頌人的力量,歌頌人的智慧,要求“人的現世幸福”,要求個性自由和人的平等的資產階級世界觀已比較深入人心。這一社會思潮喚醒了人們認識了自己,把長期窒息的科學文化和人的力量,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複蘇起來,因而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偉人。
這個時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生產力迅猛發展。中國的三大發明,這時已為歐洲人所學會和運用。印刷技術便於人們傳播和積累經驗;火藥為人類征服自然提供了強大的力量;而指南針則更是航海遠行所不能缺乏的。地理知識及其有關的理論也空前發展了。13世紀,羅傑培根已運用一種把哲學從屬於數學的科學方法,推測出地球上陸地和海洋的分布狀況,大膽地提出了從西班牙南西航行幾天就可以到達東亞的觀點,並預見到各種航海儀器、汽車和起重機將會出現。文藝複興時期的代表人物達,芬奇預見到地心引力定律,設計了最早的潛水艇,並清楚的預見到飛機。意大利的水手曾把地中海海岸的輪廓記錄在“波托拉尼”的海圖上。
1339年,杜爾塞特繪成的地圖,包括了西歐和地中海,而且相當準確地標記了美索不達米亞(現在的伊拉克)的主要城市,以及近東的輪廓。1375年卡塔盧尼亞人(現在的西班牙)為法國查理五世所繪的地中海地圖,準確性更高。他們為了尋找金河,曾沿著非洲西岸一直南行,並越過博哈多爾海角。哥倫布時代,最有影響的地理學家要算佛羅倫薩人托司坎尼了。1474年,他繪製了一張當時最好的世界地圖:大西洋東邊是歐洲,西邊是印度,而契丹(即中國)就坐落在印度大陸上,日本則被畫成是印度洋上的一個海島。中國和日本則距離歐洲五六千英裏。這些地理知識和理論的發展,對於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重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