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五、手足症狀(1 / 3)

(一)手足麻木

1.父母短暫腦缺血會引起手足麻木嗎?

短暫腦缺血又叫一過性腦缺血。老年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會引起血管痙攣,高血脂會引起血液豁稠度增高,加上晚上睡眠時血流緩慢,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一過性腦缺血而發生手足發麻的現象。

2.頸推病會引起手足麻木嗎?

頸椎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它是由於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化或局部關節韌帶鬆弛而使局部血管、神經組織受壓而造成。其症狀表現多種多樣,手足發麻是其中之一。

3.糖尿病會引起手足麻木嗎?

糖尿病會產生多種並發症,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發生周圍神經病變,就會有四肢麻木感和感覺異常等症狀。

4.藥物或化學製劑能引起手足麻木嗎?

如感冒或拉肚子時,服用了黃連素或痢特靈後,會引起手腳麻木;維生素B,缺乏導致末梢神經炎,致使手足發麻。

在含有氫、砷、二硫化碳等環境中待的時間過長,也會出現手足麻木。

5.中醫是怎麼認識手足麻木的?

中醫認為“手足麻木”主要由於氣血運行不暢,不能濡養四肢筋脈所致。常見於素體虛弱或勞傷過度、病後失養等引起的氣血兩虛,或由於風寒之邪,如受涼、受風、潮濕等因素侵襲身體,寒凝則血滯,氣血癖滯致生麻木。

6.出現手足麻木怎麼辦?

手足麻木不能對症治療,而是要對病因治療。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手足麻木,都應該首先到醫院神經內科進行檢查,判斷神經有無損害,或是否受過何種刺激。

7.因高血壓或高血脂引起的手足麻木怎麼辦?

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壓、查血脂、做血液流變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要進行降血壓、降血脂治療。要多飲水,還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尼莫地平、丹參、小劑量阿司匹林等藥,可以改善微循環,手足發麻的現象便會消除。

8.因頸推病引起的手足麻木怎麼辦?

如脖子轉動不利,或僵痛等,要做頸椎X線攝片幫助診斷。患了頸椎病除了可以采用理療、牽引和應用一些活血化癖的藥物外,平時可做一些緩慢活動頸部的保健操,注意睡眠時枕頭高矮要適宜,一般以7-9厘米高為宜,不可過高或過低,軟硬也要適中,睡姿要正確,以避免使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

9.患有糖尿病引起的手足麻木怎麼辦?

患有糖尿病者,要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把血糖控製到正常範圍,並注意補充維生素Bi,Bb、維生素C等,四肢麻木感便會消除。

另外,要保證充足的營養,睡覺時保持良好和舒適的睡姿。

10.缺鈣和貧血引起的手足麻木怎麼辦?

如果手足麻木伴隨腰酸、腿痛、腿抽筋等症狀,可能是體內缺鈣的信號。建議平時堅持喝牛奶,另外一個就是多做運動。

若手腳發麻伴隨著出虛汗、眼花、四肢無力、流鼻血等不適,可能是貧血引起的,需要到醫院查血常規。中醫治療主要采用益氣活血、疏通經絡的方法。

平時可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服用維生素B,、維生素Biz和天麻膠囊等。

(二)手足顫抖

1.父母出現生理性手足顫抖是什麼原因?

生理性的手足顫抖在平常並不會發生,隻在某些情況下(如壓力大、緊張、生氣時)才會發生,我們俗話說的“氣得發抖”就是指這種情況。其他像某些藥物的副作用,甚至飲用咖啡、茶、可樂等飲料,都可引發生理性的顫抖。生理性手抖動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

2.心理性的手足顫抖是什麼原因?

通常顫抖的形態比較怪異,治療以針對其精神疾病為主。

3.原發性的手足顫抖是什麼原因?

醫學上叫原發性的手足顫抖(良性原發性顫抖症)。也就是說我們無法確切找出引起顫抖的原因,可能由於是特殊體質引起的。又因為患此病的病人中約一半的人有顫抖的家族史,因此又稱之為遺傳性顫抖症或是家族性顫抖症。

4.病理性手足顫抖有哪些?

病理性的手足顫抖是指因神經係統的機能障礙而產生的,例如:帕金森症,中腦、小腦、基底核的病變,代謝的異常(如低血糖或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5.父母出現生理性手足顫抖怎麼辦?

主要是消除精神緊張、恐懼、激動情緒、劇痛及極度疲勞等誘因。

6.帕金森病引起的手足顫抖有什麼表現?

帕金森病的症狀有:下領及口唇肌肉顫抖(不自主地抖動),影響進食和說話,口角流涎,語言不清;四肢倦怠,兩手顫抖,不能拿碗筷,不能寫字,步態瞞珊,行走困難。勞累過度即出現手足抽搐顫動,頭搖。平時麵色萎黃,表情呆板,呈“麵具臉”,兩上肢彎曲好像籃球運動員投籃時的姿勢,有的患者大小便失禁。帕金森病患者的植物神經係統症狀表現為唾液增多、皮脂外溢、出汗增多、體溫增高、下肢水腫、胃納差等。有的患者常於夜間大量出汗;有的患者在天氣悶熱時症狀加重,體溫也隨之升高。老年患者容易出現精神症狀,常見的是憂鬱症。

在老年人當中,本病的早期有時很難發現。因為老年人患帕金森病,常以少動為首發症狀,行走動作緩慢,易被忽視。所以老年人若沒有其他原因(如視力不好等)而出現動作緩慢,就要想到患帕金森病的可能,需進行詳細的神經係統檢查。

7.帕金森病引起的手足顫抖怎樣在家進行治療?

(1)關節功能鍛煉:使四肢及軀幹各關節盡可能保持正常活動範圍,患者可對著鏡子活動各個關節,或在家屬的幫助下鍛煉關節功能。

(2)呼吸功能鍛煉:即反複進行深呼吸,以鍛煉肋間肌、-n肌和輔助呼吸肌等。

(3)步行鍛煉:即步行時抬頭挺胸,兩眼向前看,足尖盡量提高,步距不必過大,轉方向時可分幾步轉。

(4)起床鍛煉:即先將身體轉向床邊一側,垂下兩腳,用臂支撐,使上身撐起並轉向床沿,然後再用另一臂的肘部支撐至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