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很多演員排練時表情自如,可一上台,麵對無數的觀眾熱切的眼光,不等張嘴,腿就軟了。現在,為了鍛煉克裏絲締等姑娘們的膽量,郭大路特意讓李大眼、周木匠、趙康等人在台下看戲,這也算是他給工人們的福利了--還取了個名,叫文藝下基層慰問演出。
李大眼、周木匠、趙康等人不是大頭兵就是工匠,最是低賤不過的下等人,如何聽過歌舞,剛剛坐下時,一個個束手束腳的,眼都不敢往台上看,但是等克裏絲締等人一上台,頓時轟動全場--這些粗魯漢子們哪裏見過這等美人兒啊,頓時怪叫連連,呼哨不斷。
而克裏絲締也是人來瘋,她雖然是第一次登台,卻並不怯場,反而向台下的男人們連拋媚眼,把郭大路給氣得--你演的可是梁山伯!不是兔兒爺!
不過,等情節一一展開,台下的爺兒們反而安靜了下來,他們雖然都是粗漢子,卻也知世間真情,眼看著一對佳人不能攜手,硬生生被拆散,居然如同老娘們一樣歎起氣來,等到祝英台跳入墳中,與梁山伯雙雙化蝶--郭大路讓鄞縣城的巧手紮紙藝人,做了一對大蝴蝶,用鐵絲懸著在,在舞台上飛來飛去,這樣簡單到令人指的“特效”,在大李朝已經算是極先進的了--不少大老爺們居然掉下淚來。
李大眼擦著紅的眼睛,拉著趙康,他以前也有一個相好的,兩人在村子的池塘邊私訂了終身,那女的還送了他一條手帕,可是最後,卻因為女方父母貪財,硬生生將那女子嫁給了別村的一個財主做妾。
那女子嫁過去沒三年,就被大婦折騰死了,兩人從此陰陽兩隔。李大眼看梁祝,觸景生情,自認自己還不如祝英台一個姑娘,當時不如和相好的一起死了呢。
這台上台下正在悲悲切切,突然有個嘶啞地聲音道:“這戲是極好的,隻是演梁山伯的不好,演祝英台的更是糟糕,生生糟蹋了這樣一台好戲!”
此話一出,克裏絲締在台上氣得跳腳:“哪個人胡咧咧,給老娘站出來!”
但郭大路卻不怒反喜,因為此人的批評正到點子上,克裏絲締雖然努力,但畢竟隻不過學了大半個月,完全談不上身形皆佳,能把整台戲完整演下來,已經算是極好的了,至於臨時客串祝英台的,是登仙閣裏的一個紅姑娘,她身量苗條,腳尖尖,在台上一搖三晃,哪裏有冒名以男妝到萬鬆書院求學的祝英台的半分英氣!
這時,工匠群裏站起一人,卻是個白蒼蒼滿臉皺紋的老頭子,他佝僂著腰,歎著氣:“我原本隻是想看個熱鬧的,但眼見著後龍先生精心編出這樣一個本子,來教化萬民,讓百姓知道何為世間真情,卻是不忍心看一台好戲被你們給禍禍了。罷了罷了,我就勉為其難,演一演這祝英台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