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官位是由,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製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其中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廣《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
丞相在“明時被,朱元璋所廢”,
這裏說下“古時官員”大概對應現在什麼職位的“官員”,
1、太守。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郡,比縣大。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市長。
2、刺史。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軍政大權。相當於省(市)長兼省(市)軍(分)區司令員。
3、京兆尹。西漢京畿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北京市市長。
4、太尉。秦至漢均有設置,為全國軍政首腦。相當於國防部長。
5、越騎校尉。漢武帝時設置,禁軍長官。相當於衛戍區司令員。
6、廷尉。執掌法律、主審要案的大臣。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
7、史部尚書。掌管全國文武官吏考核賞罰。相當於人事部長。
8、光祿大夫。皇帝身邊顧問之臣。相當於曾經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9、中書令。掌管皇帝命令發布。相當於“兩辦”秘書長。
10、尚書令。參議大政,綜管政務,百官之長。相當行政院長。
11、車騎大將軍。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當於元帥軍衎。
12、行軍總管。統領軍隊出征的主將。相當於前沿總指揮。
13、都察院禦史。古代最高監察機構。相當於監察部長。
14、知府。地方行政長官,總管州、縣事務。相當於高官(或省轄市長)。
15、知州。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省轄市市長。
16、知縣。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縣長。
17、通判。府之副職。相當於高官(或省轄市副市長)。
18、兵馬指揮。明清兵馬司主官。相當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
19、推官。掌刑名,讚計典。相當於最高法院政策司處長。
20、都事。掌出納文移。國防部、監察部等部委內設機構局長,
說完這些“大隋”嶄新的一天就開始,,,
明早上,八點起來後“熱了兩個饅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