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離遇(1 / 3)

空間如此混沌,現實難以區分,在泛意義的時代裏,找不到時間的坐標,但有一個位置可以設定。

翠染的樹林間,三月初,午時。在透過樹葉的駁駁蔬影上,一個藍衫少年躺靠著一塊平滑的巨石。他嘴裏嚼著根不知何處拾來的草條。少年十七八的年紀,眼睛微閉似在思考著什麼。

這日,他離了師傅下山而去。離開的時候,他隻拿了一柄木劍和三天的幹糧。其實,他的木劍不算劍,它或更像一條棍子。自風雪洞天出來,路問本想帶上陪了他兩年的那隻小岩鼠,那日卻總找不到小吃。路問心想這家夥肯定又在哪兒淘吃的了。他在小吃出現的幾個地方翻了好幾遍,最後將它的儲糧都藏了起來,可大半天過去,這吃貨也沒有出現。路問暗罵道:這家夥死哪去了。唉.....路上沒有伴了。多數時候,路問還是喜歡安靜的,可安靜總會輕易偏向寂寞。

巨石上的路問在思考自己的第一個目的地該是哪兒。在山穀裏他學會了不少的本事,他在那裏呆了兩年(其實是四年),他看了很多書,各行各類的都有,地理,天文,五行相術,法政,數術,化工,禮樂......在裏邊他比較喜歡理學和故事傳記。大凡故事都有開始和結局。每當一個故事結束的時候,路問總會感到莫名的悲傷。在緣境裏,他常常找一些關於情情愛愛的來看,對於一個少年人來說這很正常。當他走出緣境之後,師傅從他眼裏發現了一種蕭傷和複雜。但師傅沒有直言開導他,他隻是讓路問到外麵走走,似乎這是最好的辦法了。

但誰若是染上一種徹骨的悲傷,著總讓人難以擺脫。

離去前,師傅望著遠山對路問說道:”要想曠達,就一定要經曆宿命。它既是未知又是已知,全憑自己。隻有經曆過無奈,才能淡化無奈。走吧,那是你自己的路“。路問搖了搖頭。

步行兩日,餐風露宿。他喜歡步行,尤其是在山野的小路上。這日,已經走出了山原。午時的樹林裏有些悶熱,不過這塊大石頭十分清涼,沒多久他就入了夢裏。可不久,一陣呼號亂叫攪擾了他的清夢,他聽到了女孩的哭聲,便尋聲探去。饒是他自認悲傷已使他過分冷靜,卻還是沒壓住下心頭的肝火。

十數名惡漢正圍著一名白衣少女,少女手臂挽著一隻草藥籃子,眼裏滿是淚花。少女的衣衫已經破損,春光半瀉。少女顫抖著聲音哭著說道:“各位山老爺,求求你們可憐可憐我這苦命的人兒吧。我的家中還有病重的老父盼著我回家呢!老父親若是沒了我,他...他也活不下去的。求求你們發發善心,放過我吧。”一位老大模樣,左眼纏著黑布的大漢,大聲奸邪的嚷道:“大膽,你們這是要嚇壞這個小妹子的,還不閃開!小妹子,我可是大好人,你看這樣,我現在就接你和你的父親一同上山享福,你先跟哥哥幾個回山寨,我立馬派人去接那老頭,不不,是嶽父大人。你們幾個還愣在那裏做什麼,還不快去山下弄幾隻肥牛羊上山。今天可是你們老大,我的大喜日子。“說著,獨眼老大就要上去拉走少女。忽然,一聲大叫傳來,路問瞪眼一瞧,那少女竟然消失不見了。

可是惡怎麼能放縱,路問拾起一塊石子,獨眼老大未防,結果他的雙眼便永遠失明了。

路問往回走,想到這裏既有山匪強盜,想必不遠處就當有客店了。他尋著一條水澗沿路走,或許這會是比較好的方向了。其實,人就需要一個方向,不緊不慢地走下去。路問走著走著,卻不見一戶人家。日頭已漸漸偏西,曠野中不時傳來狼嚎,路問也沒了玩樂的興頭,他倒也想碰上一隻狼,因為這日幹糧早沒了,又走了幾十裏的路。實際上這兒根本就沒有路。忽然,路問眼前一亮,前方不遠的山腳前竟有一座木房子,更重要的是裏頭還亮著燈光。路問再走近幾十米來到木屋前。這座木屋實在很小,外圍是一圈低矮的柵欄。路問走入院裏,便嗅到一陣撲麵而來的芳香,小院裏滿是雜樣的花草。他料想這定是閑人雅居。多數的人若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又對世實感到力不從心,就會選著隱世。可人總是群居動物,往往需要相互的精神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