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上任六年的崇禎皇帝可謂是這個帝國最勞累的一個人,作為處處都顯示出了末代氣息的皇帝來說,對於拯救這個朝廷他是回天乏力,然而問題是不論哪個朝代,前朝的皇帝想要在新的朝廷中活的開開心心,安安全全,你沒有劉禪那樣子的厚臉皮和小聰明是不行的,崇禎自問聰明他是有的,但是臉皮嗎,他覺著自己好歹也是飽讀詩書,肯定和不學無術的劉禪不同,不會有那麼厚的臉皮,亡國之君本來就難當,想當一個有骨氣的,有尊嚴的亡國之君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所以崇禎總是很悲壯的想著,如果自己那天亡了國,那一定要馬上自殺,有句話說得好,活著,比死了更可怕。
然而這一年在他的管理下,這個帝國似乎煥發了新的生機,流民們也消停了一點,關外的皇太極同學到大明國境裏邊來騷擾的次數也變少了,更令他高興的是,連蒙古人也有一個部落選擇內附(由於胡十穿越過來引發的蝴蝶效應),這雖然不如他的曾曾曾曾曾曾祖父朱棣當年的萬國來朝來得更令人興奮,可總也有這麼一點影子不是麼,有這麼一點影子幾乎就意味著他這麼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然而,他最近剛剛升起來的一點希望,就這麼無情的被遼東傳來的消息給打破了——遼東包括寧遠錦州在內的,大明維持多年的防線在一天夜裏就告破,從已經死掉的袁崇煥開始,多年的心血就毀於一旦了。
大明朝的部隊不是沒打過敗仗,正相反的,他們天天打敗仗,經常打敗仗,尤其是到了明末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偷偷出去殺掉幾個落單的後金百姓就敢向上邊報一個某某大捷的地步,對於軍隊的現狀,我們的崇禎皇帝是很有了解的,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即使明末邊軍已經變成了戰五渣,可憑借著朝廷多年經營的各大堡壘的支持,軍隊據險而守的能力他還是相信的,然而,隻用了一個晚上,全部的軍堡悉數告破,這說明邊關的建奴不光擁有了攻城戰的實力,而且還能多線作戰,戰鬥力比以往不知道上升了多少個層次。
至於隨著奏折報告上來的吳三桂同學的原話,幾乎把崇禎氣了個半死,軍隊經常打敗仗,既然打了敗仗,那為了不受懲罰就會編造各種各樣子的理由,來逃避皇帝的怒火,在位這幾年來,各式各樣子的借口和理由他都聽過,什麼水土不服啊,天降大雨道路濕滑啊,地形與敵人有優勢啊,某某人(背黑鍋的)輕敵深入,導致全線潰敗啊,反正隻要能把責任推出去,那就沒什麼是他們不敢說的,但是他從來沒看過這麼離譜的借口,什麼這次後金軍找來的盟軍太過強大,手裏拿著一根棒子就能發射出碩大的火球,刀劍能射出衝天的劍氣,削鐵如泥,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你TM當我是傻子啊!這是現實生活又不是演義小說,吳三桂描述的很明顯已經不是現實中的人類所能達到的地步了,隻有傳說中的神仙才有這樣子的能力,朕當了這麼些年的所謂真龍天子也沒真正的見過什麼神跡,蝸居在東北苦寒之地的後金能找來神仙?就算是真的有神仙,他們怎麼會不幫助我這個正統之君而是幫助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