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崇禎(續)(1 / 2)

崇禎皇帝從來沒有去過現代,也從來沒有聽說過:“youcanyouup,nocannobb!”這句網絡名言,如果他聽過這句話的話,一定會把這句話寫進大明律的第一條,並且做成條幅和警句,懸掛在皇宮和官府中各種顯眼的地方並且把每天朝拜時例行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給改成這句話。

這句話可能不太好聽,但是我們若把它翻譯成“官麵”上的語言,報紙上和官僚嘴裏常常說的什麼“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就是這句話最好的中文釋義,人最怕的不是犯錯,隻要真正做實事的人都會出現犯錯的情況,可你要是因為別人犯了錯就把他一頓罵而且不讓他再幹這件事了無異於因噎廢食,何況很多情況下那些大明的官員們罵人罵的都很逗比,諸如此人以前有一次上朝忘記了係扣子,因此我認為他不適合帶領大軍出征。沒法子,古代社會的主調調就是才華可以不足,但是德行不能有虧,上朝忘記了係扣子就是不尊敬君主,就是缺德的表現,那你就算可以以一敵百,打仗我也不讓你去。

要是在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時候,皇帝還是很欣賞這種觀點的,畢竟天大地大啥也不如他的皇位大,用人自然還是用對皇權有著尊敬肯為皇權而死的人好(參考各種史書裏讚揚的忠臣義士),但是這關鍵時刻國家都快要完蛋了,要是有個人跟崇禎說,你跪下來給我磕三十個響頭,明天一早皇太極的首級就會擺在你的桌子上,崇禎皇帝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就去做,但是,要死不死的,這時大臣們絕對會出來阻撓這種不合禮法的事情,大臣們慣會挑小毛病,何況是這種情況呢,如果這個人是神仙,真的有這種實力的話也沒法幫助焦頭爛額的崇禎了,於是乎(當然這隻是一個很不恰當的例子)——

第二天的早朝,因為這件大事的發生,朝堂上又再次引發了非比尋常的爭吵,但是崇禎不是傻子,他明白,手下這幫大臣所爭吵的原因絕對不是後金軍已經兵臨山海關之外,而是為了借助後金軍兵臨山海關這件事來排除政敵,驅逐異己。

果不其然,朝堂上所有的發言都是挑毛病的,這個人不行,那個人也不行,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人能給崇禎一個應對的方法,崇禎的頭被吵得煩乎其煩,可是他也不知道何時就會蹦出一個人來給他提供一個好方法,所以也隻好硬著頭皮聽著,但是很幸運的是山海關離北京很近,錦衣衛們快馬加鞭,此刻已經把我們的吳三桂給帶了回來,一個小太監悄悄地向崇禎稟報了這個消息。

“快!快給我把這個逆臣吳三桂給帶上來!”崇禎終於找到了自己發泄的目標,他此刻一掃剛才愁容滿麵的景象,像屁股下坐了彈簧一樣一躍而起,竟是已經坐不住,在龍椅前左轉右轉,他認為自己一定要在群臣前揭露吳三桂的醜惡嘴臉,把他撒下的彌天大謊給拆穿!

吳三桂幾乎是被拖著走進了大殿的,從他的眼神裏你看不到一點生機,看不到一點希望,隻有那些人生經曆了巨大的失敗的人才會擁有這樣的眼神,他一言不發,被兩個架著他的錦衣衛給推在地上,也就順勢跪下,說道:“罪臣吳三桂,參見陛下。”

關寧鐵騎是吳三桂最大的依仗,沒了;孤身一人走進北京,還想活著回去,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要知道崇禎皇帝不爽他們已經很久了,正因此,吳三桂早已經不在乎了生死,他同樣也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活下去的意義。

但他還是一個年輕人,還不是正常曆史上那個中年之後已經練得一身好厚黑學的投降了大清朝的吳三桂,此時此刻的他,心中還是有一個漢人該有的愛國心的。

我為什麼非要進京?難道不是為了向朝廷宣告這個消息,而讓大明有個準備不至於全民都淪為亡國奴?難道不是為了這一國的百姓?不知為了這個民族?想到這裏,他的眼神中突然又並發出了希望,也不管崇禎有沒有讓他站起來了,也是一個箭步竄了起來,大喊道:“皇上,趕緊派兵來勤王吧!清軍現在不知道請來了那方神仙,人人都可以一敵百,若是不趕緊想一個應對的法子,咱們大明就完蛋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