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蘭、蕙、萱(一)(1 / 1)

(一)寫意畫的特點和創作方法

①意在筆先,胸有成竹。寫意畫和工筆畫不同。工筆畫的創作分三個過程,首先起稿,其次鉤墨線定稿,最後染色填彩完成。而寫意畫必須落筆成形,一氣嗬成。因此在創作方法上必然有區別,要求把所要描繪的對象,通過平時的觀察或寫生,對各種物象,必須默記在心,做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譬如:你想畫竹,必須在未畫之前,把竹子的形象、結構、動態、特征乃至風、晴、雨、雪等等自然條件下的不同變化,理解得清清楚楚。通過想象,在動筆以前,一眼望去,仿佛千枝萬葉,已經躍然紙上了。然後,把所要描繪的竹子,一枝一葉地通過一筆一墨刻畫出來,這就是寫意畫的創作方法。這和西方繪畫,直對物象,看一點畫一點的方法截然有異,但必須做到形象生動活潑,筆墨淋漓灑脫。

②落筆碑形,一氣嗬成。工筆畫的完成,經過上述三個過程,需要花費時間,而寫意畫就不同,要求落筆成形。什麼叫落筆成形呢?譬如撇蘭葉,一筆下去,從根部到梢頭,它的濃淡、幹濕、剛柔、粗細、頓挫等等,必須完全具備,而且非常有力,十分自然地都能表現出來,既不能草率,也不許塗改。所以在用筆時首先要注意用水和調墨,要求濃淡幹濕必須調配好,做到心中有數。運筆時要大膽落筆,既不要緊張,也不能忙亂,非常沉穩地一筆一筆地畫下去,就能很好地完成。蘭葉細長、革質,比較堅韌,有一定的硬度。但畢竟是草本花卉,又需要一定的柔度。古人在實踐中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叫做“喜氣寫蘭,怒氣畫竹”的創作方法,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作為撇蘭葉和畫竹的指導思想。譬如:我們要把蘭葉畫得既剛且柔,就可以用“喜氣寫蘭”來指導我們進行創作。如果要表現竹子的高風亮節的品質和格調,可以用“怒氣畫竹”的方法來完成。這些要求,都是落筆成形的例子,希望在今後長期的實踐中去體現。

所謂“一氣嗬成”,不能理解成吸一口氣就要完成。譬如:我們要畫幾十片蘭葉,最好一下完成,也就是一氣嗬成。這樣處理很有好處,可以使筆與筆之間的相互交錯、穿插和筆法的連貫性及氣勢的銜接等等都不受影響。否則停筆久了,就會把原來的意圖改變,可能使先畫和後畫之間,統一不起來,達不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因此,一氣嗬成的作畫習慣,應該在初學時培養好。其次,正因為落筆成形,就必然造成“可一不可再”,這也是寫意畫的特點之一。寫意畫的“難”就在於此。隻要多實踐,反複練習,就熟能生巧,自可攀登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