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麋給我們的形象就是一個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的無知的白癡,它的死,讓我們感到它是可憐的。
其二,黔之驢賞析:
在《黔之驢》一文中,‘好事者’也真好事,把一頭很好的力畜,以為‘無可用’擱置在山下···可見,驢虎相遇,若無‘有人力能舉之’,則驢必死無疑。
最後點明一句:“向不出技,何時出計。作者的本意應是表達‘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
其三,永某氏之鼠賞析:
《永某氏之鼠》成功塑造了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曰之為:鼠輩。
···
在《永某氏之鼠》一文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的心態是比較積極的,在結尾處略點一筆,雖著墨不多,卻揭示了一個人生真理:物極則必反、福禍相依!
提醒我們不要逞一時之威,竊時以施暴!
看到這裏時,李冉不由臉紅耳赤···自己何嚐不是臨江之麋呢?
連‘三戒’這篇優秀文章的含義都沒完全看懂看透,就急著定下‘17、8歲的高三學生能寫出什麼好文章來’的結論來!
我李冉豈不也是個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的無知的白癡?
李冉懺愧至極,如果此時地麵上有條縫,他都恨不得能鑽了進去。
穩了穩心神,李冉繼續看了下去,待看到譚四同大師最後的那一句‘餘平生作古文無數,當此文前實是自愧不如也。’時,頓時是大吃了一驚。
譚四同大師可是華夏最好的古文名家,一生作品無數,另人無比讚譽···就連他老人家對‘三戒’這篇文章也自愧不如?
李冉把雜誌往前翻了一頁,又一次看起‘三戒’來。
這一次李冉的心態和之前可完全不同了,而在讀過譚大師的觀文賞析後,也更能理解文中的寓意了。
就這麼一個字一句話的慢慢看了下去,一邊比對著看過的觀文賞析,李冉一邊深入體會著‘三戒’的真意。
漸漸地,沉迷了進去!
等到李冉將通篇‘三戒’再看完一遍,他不由急速站起身,大聲叫了一句:“寫的實在是太好了···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何等直接明白對現實的諷刺和針對!”
李冉的這一聲吼頓時惹得地鐵上其他的乘客不滿,當即就有人譴責李冉。
滿頭大汗的李冉給乘客們道完歉後,又繼續看起雜誌來···隻是,他又一次讀起‘三戒’這篇文章來,越看李冉就越覺得精辟,對於還在讀高三的作者楊凡愈發佩服起來。
“短短六百餘字,可以說是將‘依仗人勢、色厲內荏、擅威作福’這三種人諷刺的體無完膚了,真是寫的太精辟太精彩了···這個高三學生楊凡的腦袋是怎麼長的?怎麼就能想到寫這麼一篇古文呢?”
沉浸在思緒中的李冉根本沒注意到,自己原本要下的站台已經過去好幾站了···而等到他完全從思緒中醒來時,地鐵已經快到終點站了···
從終點站下車的李冉滿臉哭喪···奶奶的,‘三戒’害死人啊,這會又要花錢打車回去了!該死的終點站連能到家的巴士都沒有···
而這一天,如李冉這樣的讀者還很多很多···有一眼就看出‘三戒’這篇文章精彩所在的讀者,也有如同李冉這種初看時不屑一顧再看時愛不釋手的讀者···當然也有看出含義依然不屑一顧的讀者。
但是不管是什麼讀者,他們對‘三戒’這篇文章的評價都是極佳,就如同譚大師在觀文賞析中所說的一樣:
形象生動而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語言簡練而又刻畫傳神、細致,此文已然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一時間,發布這篇‘三戒’的青芽雜誌社名氣更是大漲,讀者們紛紛致電表示‘三戒’這篇文章寫的太好了,即使是專門為其設了一期增刊也是值得的。
讀者們的反饋隻讓‘青芽’主編唐龍笑的合不攏嘴···
‘青芽’雜誌社本就是華夏最好的雜誌社,弄出這麼大的動靜來,也算是讓華夏文化界抖了幾抖。
一場關於‘三戒’的轟動就這麼爆發出來了:
這麼大的動靜首先吸引的各個報社電視台的記者···他們從青芽主編唐龍開始一直到為雜誌社看門老大爺的口中詢問一切關於‘三戒’這篇文章的點點滴滴。
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各界對‘三戒’這篇文章的各種點評:評價這篇文章的價值,評價這篇文章裏提到的三類人,評價各種值得評價的地方!
然後,各大報紙各大電視台都報道出了關於‘三戒’這篇文章引發的震動!
·····
而此時,‘三戒’的‘作者?’楊凡正端端正正坐在考場裏,迎接著期末考試···‘三戒’被投送到‘青芽’的事情,他半分也不知道,當然也更不知道這篇‘三戒’引發出來的大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