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創一代之製,立不世之功——忽必烈統治時期的元朝(5)(1 / 2)

1270年年底,忽必烈又第五次派遣秘書監趙良弼持書往使。1271年八月,趙良弼一行二十四人抵築前今津,日兵包圍了他們,查問他們的來由,然後又想得到國書。趙良弼說:“一定要麵見你們的國王,才能給你們。”於是將國書的抄本交給太宰官過目,太宰官經鐮倉轉至京都。因為這次國書與前次大意相同,盡管朝廷想回信,但幕府借口國書詞語不遜,置之不答,隻派了彌四郎等十二人跟隨趙良弼入朝,乘機窺視元朝的強弱。

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建國號大元。1273年遂命趙良弼再次出使日本。趙良弼至太宰府多時,仍不得消息,後被驅逐出境。

至此,忽必烈前後共六次遣使欲與日本通好,都未能成功,大為惱火,於是決定訴諸武力來迫使其就範。戰爭終於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1274年三月,忽必烈成立征東都元帥府,命鳳州經略使忻都為都元帥,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為右都副元帥,製造千料舟、拔都魯輕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載士卒一萬五千,計劃用七個月的時間征服日本。

十月,忻都、洪茶丘率領由蒙、漢軍二萬五千、高麗軍八千、梢工水手六千七百人,組成東征大軍,從高麗合浦港出發,首先進攻對馬島。日守護代宗助國率族人奮起抵抗,均戰死。元兵轉攻壹岐,守護代平景隆亦戰死。元軍占領 二島後,接著又向肥前沿海襲擊,於博多灣強行登陸。此時鐮倉幕府已動員征集了九州之兵,號稱十萬三千人,會於博多,以抗元兵的進犯。元兵用毒箭、鐵炮進行襲擊,加之以集團戰術進攻,使日軍死傷慘重,潰不成軍。元軍很快占領了今津、佐原、白道原、赤阪等地,這時元左都副元帥劉複享負傷,大軍仍不停止進攻,所到之處,焚毀擄掠,愈加凶狠。在強悍善戰的元軍打擊下,日軍大敗,伏屍如麻,隻得退守水城。此時天色將晚,高麗將金方慶請求繼續戰鬥,但忻都卻認為應該回軍,於是下令大軍回船休息,準備第二天再繼續進攻。劉複享因傷勢太重,帶著自己的部隊已先回國。這天晚上風雨大作,突然來臨的台風使夜宿於戰艦上的元軍束手無策,狂風卷著巨浪,似排山倒海,戰船大部分被拋到海邊岸石上摔得粉碎,高麗將領金僥也落水而死。兀軍無奈隻得乘夜集合殘部倉促撤歸,第一次東征之役遂以失敗而告終。這一年是日本龜山天皇文水十一年,日本曆史上稱為“文水之役”。

1275年二月,忽必烈又派遣禮部侍郎杜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計議官撒都魯丁,以高麗徐讚等為向導,持國書去日本說降。四月到達長門的寶津。八月幕府派人將杜世忠等五人送至鐮倉。九月七日斬杜世忠等五人於龍口,並梟其首。

同時,動員全國做好準備,抵禦元軍來襲,並在九州設置探候所。十一月命北條實攻至鎮西,任九州探題,督率軍事。十二月又令西海的將士於次年三月,征集兵旅,以備征元。同時還令山陰、山陽、南海諸道修船舶,備軍械。當時的鐮倉幕府尚無力量向外征伐,這些舉動都是為了鼓舞士氣,加強防備。

忽必烈原以為可以用武力征服日本,不料第一次出征失敗,使者又杳無音訊,因而不得不再次發兵。1279年二月,下令揚州、湖南、贛州、泉州四省造戰船六百艘。八月,範文虎建議再派周福、欒忠同日本僧人一道往諭其國,預計來年四月還報,根據他們是否服從,然後決定派兵之事。1280年三月,傳來國信使杜世忠等在日本被殺的消息,征東都元帥忻都、洪茶丘等立即要求率兵再征日本,朝廷討論決定稍微延緩,想再等周福的消息,但周福等亦於博多被北條時宗所斬。忽必烈遂再置征東行中書省,並召中書省右丞範文虎,商議征伐方略。八月招募士卒,糧一十萬石,出征日本。

1281年忽必烈決定兵分兩路:東路軍由忻都、洪茶丘、高麗將金方慶、樸 球、金固鼎等率領,轄蒙、漢、高麗軍四萬,從陸路至合浦,再乘戰艦九百艘出海;南路軍由阿剌罕、範文虎、李庭、張禧等率領,轄江南十萬新附軍,乘戰艦三千五百艘從慶元、定海出發,於六月十五日在日本壹岐島會合,同征日本。範文虎建議請馬二千給禿失忽思軍隊及回回炮匠以同行,但忽必烈沒有同意。

五月,東路軍從合浦出發,先攻占了對馬、壹岐兩島。六月,進至博多灣,欲攻太宰府,在築前誌賀島遭到日本軍民的有力抵抗。元軍以鎖連舟,設弩而守,日船進攻者,多為機石所擊破。由於南路軍尚未到,東路軍僅餘一月之糧,箭矢也將用盡,又斃於疫者三十餘人,士氣受挫,終不能上岸,退於鷹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