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位準備上北京去的年輕人卻這麼想:“還是到上海去,居然給人帶路也能賺錢,在那裏一定有很多賺錢的方法,幸虧還沒上車,不然我可失去發財的機會了。”
兩個人同時來到退票處,相互詢問之後,剛好可以互相交換車票,分別前往北京和上海。
來到北京,果然如人們傳言的那樣,年輕人初到北京的一個月裏,什麼事都沒做,卻每天都能飽餐一頓。他在銀行的大廳喝免費的白開水,在賣場裏有免費試吃,生活就這麼日複一日地度過。
而來到上海的青年,發現上海果然到處都有賺錢的機會,不僅帶路有錢,看廁所也有錢,甚至拿盆水給人也有錢賺,隻要腦子多轉轉,再花點力氣,到處都有錢可以賺。
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起,他便在建築工地,向工頭要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廢土,經過處理包裝後,他以“盆栽土”之名,向上海人兜售。
喜歡花朵卻連塊泥地都難得看見的上海人,發現這個新鮮的玩意兒,不禁上前詢問價錢。當天,他在城郊間就往返了六趟,淨賺了五十塊錢。
一年後,他憑著販售“盆栽土”,在上海買下了一間小店麵。
有一天,他走在街弄裏,忽然發現許多商店樓麵很亮麗,但是招牌卻又髒又黑。經過打聽之後,他才知道那些清潔公司隻負責清洗門麵,卻不負責擦洗招牌。
於是,聰明的他立即買了梯子、水桶和抹布,成立一個小型的清潔公司,專門負責擦洗店家的招牌。
如今,他的公司已經小有規模,有一百五十位員工,業務也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
這天他搭乘火車,準備到北京考察市場,當他來到北京車站時,有個拾荒者把頭伸進車窗,向他要了一個啤酒罐。
就在遞拿瓶子的時候,兩個人相互望了一眼,同時都愣住了,因為他們同時想起當年兩個人交換車票的那一幕。
兩個年輕人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其中的關鍵,正是有無冒險的勇氣。
機會隻會留給勇於冒險的人,那些隻顧著害怕擔心的人,即使機會送到他們的麵前,仍將白白浪費。
故事中我們看見,成為北京乞討一族的青年,隻是聽說上海居大不易就退縮,連嚐試的勇氣都沒有,以窮困潦倒結局,似乎早可預知。
而成為上海商人的年輕人,則以不同的角度解讀,明白現實生活的勢利苛刻反而讓他更有鬥誌,所以,一下車他的人生便有了全新的開始。在努力求生存的過程裏,他便已經走在成功的道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