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有人責備我,我就越堅強;越是麵對刻薄的人,我就越懂得寬容。
法國文豪巴爾紮克曾經寫道:“世上所有德性高尚的聖人,都能忍受凡人的刻薄和侮辱。”
其實,有時候,刻薄的人,比那些表麵迎合你的人更有用處,因為,他們的話語雖然尖酸,他們的行為雖然刻薄,但卻可以讓你因此而學到寬容。
有一名自認學富五車的學者搭船過江,船來到河中,為了誇耀自己學識淵博,他便問船夫說“船夫啊,你懂文學嗎?“
船夫搖搖頭表示不懂,學者不屑地說:“不懂文學,那你就等於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了。”
過了一會兒,學者又嘲諷船夫:“那麼,你懂哲學嗎?”
船夫搖搖頭,學者又惋惜地說:“不懂哲學,那你就又失去了另一半的生命了。”
船行到河中,學者又問:“既然你不懂文學,也不懂哲學,請問曆史、生物、美學……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船夫聳了聳肩說:“我一樣也不知道。”
學者聽了擺出相當鄙夷的表情,誇張地說:“我真為你的無知感到難過。什麼都不懂,那你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說時遲那時快,突然,一個大浪打上來,小船一不小心就被浪花打翻了,船夫和學者雙雙落入水中。學者嚇得麵無血色,不停地掙紮著,船夫問:“你懂遊泳嗎?”
學者搖搖頭,船夫接著說:“那你就失去了你全部的生命了。”
故事中,這位言詞刻薄的學者自認為了解天地間所有高深的哲理,卻忽略了最淺易的處世方法,沒料到自己會因為恣意嘲弄船夫,而可能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如果你是故事中那位被批評得一無是處的船夫,在學者可能慘遭滅頂的時候,會不會對他伸出援手呢?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越是有人責備我,我就越堅強;越是麵對刻薄的人,我就越懂得寬容。”
因為,刻薄的人,有時候是一麵自我省思的鏡子,我們可以從鏡中看到自己曾經刻薄的嘴臉,進而體會到被刻薄的人,那份渴望被寬容的心情。
學者與船夫的故事告訴我們:人各有誌,各人頭頂一片天,因此,為人處世不要太過刻薄。因為你的魚翅說不定會是別人的毒藥,怎能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所有人?人更沒有資格仗著自己的學識,去評斷別人的生存價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可悲的不是活在狹窄的天地,而是隻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一味地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別人。因此,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就是懂得向刻薄的人學習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