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他人的看法——活出自我才是最重要的(1 / 2)

人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做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則,都有自己為人處世之道,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更不能為別人的一席話而改變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老頭帶著兒子牽著驢去趕集,驢駝著一袋糧食。他們剛出門不遠,道邊便有人對老頭說,“你真傻,為什麼不騎著驢呢?”於是,老頭便騎上了驢。可走不多遠,又聽到道邊有人對他說,“這老頭心真狠,他自己騎著驢,讓兒子走著。”老頭聽後,趕緊從驢上下來,讓兒子騎了上去。

可又走沒多遠,又有人對他們說:“這個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騎驢,讓老人走著。”

於是,兩人幹脆都騎到驢上。沒走到集上,又有人對他們說:“這兩人心真壞,讓驢駝著東西,人還騎上去。”

老頭不得不又從驢上下來,連驢駝的糧食他也自己背上了。

故事到這兒肯定還沒完,指不定過一會又有人笑他們傻,放著驢不用,人卻背著糧食,再過一會還會有人說他們傻,放著驢不騎。總之,人沒有主見,永遠也不得安寧。

無獨有偶,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畢,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筆,均可在畫中做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現整個畫麵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嚐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去試試。他又臨摹了同樣的畫拿到市場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畫家再取回畫時,他發現畫麵又塗遍了記號——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讚美的標記。

“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道,“我現在發現一個奧妙,那就是:我們不管幹什麼,隻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醜惡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裏恰恰是美好的。”

所謂眾口難調,一味聽信於人者,便喪失自己,便會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誠惶誠恐。這種人一輩子也成不了大事。他們整天活在別人的陰影裏,太在乎上司的態度,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可言呢?

人各有各的原則,各有各的脾氣性格。有的人活躍,有的人沉穩,有的人熱愛交際,有的人喜歡獨處。不論什麼樣的人生,隻要自己感到幸福,又不妨礙他人,那就足矣,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則。隻要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的風格,就讓別人去說好了。正像旦丁說的那樣:“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

古代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個衙門的差役,奉命解送一個犯了罪的和尚,臨行前,他怕自己忘帶東西,就編了個順口溜:“包袱雨傘枷,文書和尚我。”在路上,他一邊走,一邊念叨學兩句話,總是怕在哪兒不小心把東西丟一件,回去交不了差。和尚看他有些發呆,就在停下來吃飯時,用酒把他灌醉了,然後給他剃了個光頭,又把自己脖子上的枷鎖拿過來套在他的身上,自己溜之大吉了。差役酒醒後,總感到少了點什麼,可包袱、雨傘、文書都在,摸摸自己脖子,枷鎖也在,又摸摸自己的頭,是個光頭,說明和尚也沒丟,可他還是覺得少了點啥,念著順口溜一對,他大驚失色:“我哪裏去了,怎麼沒有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