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省思——突破的開始(1 / 1)

《羅馬》書十二章二十節說:“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的行為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何況我們的親人,絕非仇敵,我們豈不更應善待他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我們成為那個敏感、易怒、無理、情緒失控的人的時候,也應意識到其原因很可能是自己曾經受傷,而傷口尚未複原。就像有次我的腳趾受傷,家人從我身邊經過時不小心碰到了它,我痛得本能地大叫:“你為什麼踩我?很痛唉。”對方被嚇了一跳,他是故意踩我嗎?絕不是。其實他隻是碰了一下,也不是故意要傷害我。

但若沒有傷口,就算他踩到了,我都不會生氣。我又痛又叫是因為有個未複原的傷口存在,每當別人去碰它一下,或自己不小心踢到,就痛得生氣,也使對方不敢接近我。

心靈的傷口也是一樣,有位姊妹在電話中啜泣著對我說:“我覺得我快把孩子毀了,他們一點小小的錯誤,就會讓我氣得對他們怒吼,我知道我不該說那些難聽的話,但就是沒辦法控製……”

我對她說:“那是因為你自己曾經受過很深的傷害,沒有完全被醫治好,而他們碰到了你的傷口。”

這位姊妹的傷口是自卑感使她不能確定自己的價值,以至於當孩子表現不佳,她就覺得被否定了,憤怒隻是被否定之後的本能反應。

若我們能了解自己尚待醫治的“傷口”或解決的問題,再正確地對症下藥,必能成為情緒穩定、使別人喜歡接近的人。不快樂不是別人造成的,乃是自己心裏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