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這樣的生活,也不失為人生的一種極高境界!
陶朱公範蠡還住在陶時,曾生了一個小兒子。等到長大成人後,陶朱公的二子因殺人,被楚國拘囚起來。陶朱公說:“殺人償命是應該的,但我聽說有千金之家財,其子可以不被處死於市中。”於是準備齊千金,準備讓小兒子前去探視。但大兒子也堅持要去,並說:“父親不讓大兒子去,而讓小弟去,一定是父親認為我是不肖之子。”說著竟要自殺。夫人見此,再三強勸陶朱公,陶朱公不得已,隻得讓大兒子去,並附信一封,叫他交給自己過去的好友莊生。並對大兒子說:“到了以後,把禮金送上,然後一切客隨主便,不要與他爭辯。”大兒子到後,便按照父親的囑咐去做了。莊生對他說:“你快走,不要再繼續留在這裏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來,也不要問是什麼原因。”大兒子走後,並沒有按莊生吩咐回去,而是偷偷地住在楚貴人那裏。莊生雖窮,卻標榜廉潔耿直,楚王以下的大臣們都非常尊重他。陶朱公的兒子所送千金之禮,莊生並無意收下。原本想把事情辦成後,再退還給陶朱公,以此為信守之據,然而陶朱公的長子並不理解他的這番良苦用心。
一天,莊生找了個理由覲見楚王,說天上有星相顯示,有事不利於楚國,隻能用做好事的方法才能消除。楚王一貫信任莊生,於是就命人封住三錢之府,準備大赦天下。楚貴人欣喜地將此喜訊告訴了陶朱公長子。不料大兒子想,大赦時弟弟一定會出來,千金豈不白送莊生了。於是就又去見莊生,莊生吃驚地問:“你怎麼還沒離開這裏?”陶朱公長子說:“弟弟今將大赦,故而特來告辭。”莊生明白他的意思,就把錢還給了他。
莊生被陶朱公大兒子耍弄,感到是一種奇恥大辱,於是就又覲見楚王說:“楚王大赦是為了修德去凶,可楚國的百姓都說,陶地的富翁陶朱公的兒子殺了人被囚在楚,他們家裏就用金錢來賄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說楚王大赦並非為楚國百姓,隻是為陶朱公的兒子一人著想罷了。”楚王聽後大怒,下令對陶朱公的兒子立即處斬,然後才下大赦令。
當大兒子拿著弟弟死亡通知回到家,母親及鄉親都很悲傷,陶朱公說:“我聽說你的行動,就知道你一定會害死你的弟弟。這並非是你不愛他,隻因為你從小與我一同創業,備嚐生活的艱辛,所以很看重錢財。至於你小弟,本來就生長在富裕的環境裏,出門乘車、騎馬,不知錢財來得不易。我派他去隻因為他能拋舍錢財,而你卻不能,最終是你殺了你弟弟,我早就料想你會帶喪報回來!”
看重錢財者心中往往薄情寡義,他們的典型邏輯就是無論做事還是為人,都以利來交往,算計來算計去,卻總是得不償失。他們永遠不會明白,淡泊名利者以德服人,才能掌握為人處世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