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20幾歲,一定要知道先予後得的處世哲學(1)(1 / 3)

世界上最大的銀行是什麼銀行?

這個銀行不在瑞士,也不在紐約,而是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能通兌通現的“心靈銀行”。

20幾歲,你一定要懂得這樣的道理——對“心靈銀行”來說,你給得越多,你得到也將更多!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欲取必先予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年輕人,抱著一堆柴禾坐在即將熄滅的火爐前。冬天的夜晚異常地冷,他凍得渾身哆嗦,並很生氣地對著火爐大叫:“你什麼時候給我溫暖,我就什麼時候給你添柴”。最後火滅了,這個年輕人抱著一推柴火凍死在火爐旁邊。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些可笑,感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如此愚蠢的人。

推而廣之,當涉及到金錢、利益、愛情的時候,很多人就是那個抱著柴火凍死的年輕人。很多人總想從別人那裏得到,但是卻不想先為別人付出,結果,每個人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在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前,想一想能為別人付出什麼,在付出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的確,舍和得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真正的智者都明白“先予後取”的道理。

在西方諺語中就有“給予比獲得更快樂”。多給予別人,才能在給予中讓自己和別人都得到益處。勇於給予,是主動選擇善良和付出,而不是被動地依附別人的施舍。

給予和獲得就像是一對最親密的兄弟,當你給予的時候,別人在獲得,當別人給予的時候,你會獲得;當你把善意帶給別人,別人就會把恩惠和溫暖回饋於你,以至無限加倍給予的力量。

曾經在沙漠裏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探險者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很長時間沒有喝水,眼看要撐不下去了。走著走著,他終於發現不遠處有一間廢棄的小屋。這間屋子看起來很破舊,已經很久沒有人住了,搖搖欲墜,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到了屋子前麵,他忽然發現了一個汲水器,他使盡抽水,可惜什麼也沒抽上來。他又是氣惱又是失望。

他頹廢地坐在了地上,這時,他看到吸水器旁有一個水壺,壺口用木塞緊緊地塞著。壺上貼著一張紙條:

“想喝水的話,請先把這壺水灌到汲水器裏,然後才能打上水。記住,在你走之前千萬要把這壺水裝滿,以方便下一個人。”他小心翼翼地打開了木塞,裏麵果然有一壺水!

看著那壺水,他又是欣喜,又是為難,要不要把這壺水倒進汲水器裏呢?要是倒進去打不上水怎麼辦?這個是我的救命水啊!考慮了半天,他決定按照紙條上寫的辦,把水倒進了汲水器,井裏果然湧出了泉水。喝飽了水,他也沒忘把水壺裝滿。是啊,不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怎麼能喝到甘美的泉水呢?

在人生的旅程上,雖然不是每次給予都有回報,但隻有給予之後才會有回報。就像那個在沙漠裏迷失了方向的人,不先把水倒進汲水器是絕對不會打上清涼的井水的,也許他還會渴死在這個水井旁。

有的時候失去些什麼東西或是放棄了某些東西,你可能會意想不到地得到更多的東西。有時候也許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失去什麼而受過多的影響,但是很可能對別人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隻要你稍微的一個小善舉,就可以方便一下別人,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是救活一條性命,而這時,你也必將收獲尊重、快樂和感恩的心!

我認識一個推銷油漆的朋友,想給一個搞裝修的客戶推銷自己的油漆。於是他主動登門,和采購經理談合作的事情。可是,一連其次登門拜訪,都被小秘書拒之門外。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難以接近的顧客,於是他就開始調查采購經理不見自己的原因。後來,從一個職員那裏打聽到,這個周日是采購經理兒子的生日,他正在忙著為兒子收集郵票。此時,我的這位朋友有了注意。第二天,他有登門拜訪,秘書仍然不讓他進門,他胸有成竹地說:“我是給經理送郵票來的。”

秘書果然乖乖地放行。

我朋友把很多珍貴的郵票送給采購經理,經理欣喜若狂,開始和他大談自己的兒子,大談“郵票收藏之經”,兩個人像老朋友似的亂侃幾個小時。當我的朋友起身告辭的時候,那個經理才如夢初醒,不要意思地問道:你為何送給我如此珍貴的郵票?”我的朋友介紹了自己身份,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經理很多爽快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