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金蘭生篇(1)(1 / 3)

讀經傳.則根底厚讀經傳,則根底厚;看史鑒,則議論偉;觀雲物,則眼界

[譯文]常讀經傳,就會使做人的根底堅實;常讀史鑒,就會對時勢有宏觀的把握;注意變幻的風雲,就會眼界開闊;

心胸寬廣

心慎雜欲.則有餘靈心慎雜欲,則有餘靈;目慎雜觀,則有餘明。

[譯文]心裏的欲念不要太雜,才會有充裕的精力;眼睛看得不要太雜,才會保持頭腦清醒。沉潛下意念

奮發起誌氣

把意念沉潛下來,何理不可得?把誌氣奮發起來,何事不可做?

[譯文]把意念沉浸下來,什麼深奧的道理不能掌握?把誌氣奮發起來,什麼難辦的事情不能辦成?

不虛心.便如以水沃石

不虛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進人不得;不開悟,便如膠柱鼓瑟,一毫轉動不得;不體認,便如電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車,陸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譯文]不虛心,如同用水澆石,一毫也入不進;不開竅,如同用膠粘住琴柱,一毫也動不了;不去體會,如同閃電照物,一毫也抓不住;不親身去做,如同河裏得車路上得船,一毫也使用不上。人懼不能自立人懼不能自立,莫患人欺;

[譯文]做人最怕的是不能自立,而不必怕別人欺侮;學習,要學到真東西,不要怕人生之路艱難多蹇。

誌宜遠大心貴和平

誌宜遠大,謂我不可及人,甘於自棄;心貴和平,休雲世莫我知,便爾自負。

[譯文]誌向應該遠大,說自己不可能趕上別人,那是甘於自棄;心胸貴在平和,不要說世上的事沒有自己不知道的,那是驕傲自負的表現。

性分不可使不足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數也宜多,日窮理,日盡性,日達王,日入神,日致廣大極高明;情欲不可使有餘,故其取數也宜少:日謹言,日慎行,日約己,日清心,日節飲食寡嗜欲。

[譯文]心性的修養要充分到位,其途徑也以多為宜:要窮究物理,盡其性情,通達致極,入化超神,致廣大,極盡高明;性情欲望不要放縱,其關鍵在於節製:說話要謹慎,辦事要慎重,要善於自我約束,要心地光明,飲食要有規律,要少嗜欲。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譯文]開闊自己的心,容納天下萬物;虛其心,接受天下的美好;平其心,來討論天下大事;潛其心,研讀天下之理論;定其心,以應天下之變故。

清明以養吾之神

清明以養吾之神,湛一以養吾之慮,沉警以養吾之識,剛大以養吾之氣,果斷以養吾之才,凝重以養吾之度,寬裕以養吾之量,嚴冷以養吾之操。

[譯文]清靜開朗以培養自己的精神,清醒專一以培養自己的心智,沉著機警以培養自己的膽識,堅強坦蕩以培養自己的氣魄,果敢決斷以培養自己的才幹,穩重莊嚴以培養自己的風度,寬宏豁達以培養自己的氣量,嚴肅冷靜以培養自己的操守。寡欲故靜寡欲故靜,有主則虛。[譯文]寡欲,才能清靜;有主見,才能虛懷若穀。

四宜四忌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鶩,四者切己大病。

[譯文]宜寡言,宜從容,宜謹慎,宜節儉,這四條是對自己有好處的良言;忌欲望過多,忌妄動,忌空想,忌見異思遷,這四條對自身成長至關重要。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譯文]謙遜忍讓是保全自己的第一要法,安詳穩重是立身處世的第一要法;寬容大度,是待人接物的第一要法;無憂無慮是養心修性的第一要法。

以和氣迎人.則乖災滅以和氣迎人,則乖災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譯文]用平和的態度對待別人,有災自然會滅;以凜然正氣接觸事物,歪風邪氣自然會消失;以無畏的勇氣應對事變,疑慮與恐懼自然就會化解;用平靜的心態修身養性,任何煩擾都會遠去。濃於聲色

.生虛怯病

濃於聲色,生虛怯病;濃於貨利,生貪饕病;濃於功業,生造作病;濃於名譽,生矯激病。

[譯文]沉迷於歌舞聲色,會生虛弱怯懦病;過於追求錢財,會生貪婪病;

熱衷於功名,會生造作病;過矛看重聲譽,會生偏激病之。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

[譯文]處處都想占先的人,必會有人來排擠他;事事都要爭強的人,肯定會有人與之做對。

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

[譯文]能改正錯誤,天地都會高興;能安分守己,鬼神都找不出理由侵擾你的生活。安莫安於知足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貴莫貴於無求,賤莫賤於多欲,樂莫樂於好善,苦莫苦於多貪,長莫長於博謀,短莫短於自恃,明莫明於體物,暗莫暗於昧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