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召開全國土地會議(1 / 3)

在一封寫於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十日的信充滿了喜悅和謝意之情的信背後,到底有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根據信中“翻了身,分了地,分了馬,分了衣服糧食”等語句,再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我們可以確定,這封信寫於全國土地會議召開之後,寫於《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之後不久。

1947年7月初,中央工委決定在《五四指示》頒布一周年之際,於7月17日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這是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安家落戶之後的第一個大任務。

全國土地會議召開的通知發出後,107名代表從各個解放區出發,一路躲避敵人的盤問和阻礙,風塵仆仆地趕往西柏坡。由於前來參加會議的代表比較多,這讓小小的西柏坡一下子變得擁擠起來。中央工委最終決定將會場設在村西頭的惡石溝溝口的打麥場上。

當時的條件比較差,會場布置得十分簡單。負責會場布置的李長有看到會場沒有一個像樣的桌椅,心裏難過極了。他心想:這麼熱的天,少奇同誌和各位代表不僅要在大太陽下暴曬,甚至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

“小李啊,發什麼呆?”劉少奇的聲音在李長有的耳邊響起,打斷了他的思緒。

李長有抬頭一看,隻見劉少奇和朱德正向會場走來,便把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說了出來:“少奇同誌、朱老總,我們從老鄉那借些桌椅來吧,不然到時候讓代表們坐哪兒啊?”

劉少奇知道李長有的好意,也明白目前存在的困難。於是他拍了拍李長有的肩膀,信步走到一塊大石頭前,屈身坐下。他拍著自己的雙膝,對李長有說:“小李啊,你的想法和出發點都是好的。能弄來這麼多的桌椅固然是好,可我們不能一遇到困難,就向人民群眾伸手啊!”

“對嘛,像少奇同誌那樣坐在石頭上,把膝蓋當桌子也是可以的。有困難,我們就克服克服!”朱德也在一旁說道。

李長有見兩位首長都這樣說,自己也不好再說什麼,隻好默默地走開,去忙別的活了。他們在打麥場北麵的土台子上放了兩張條桌和幾條板凳,算是搭成了主席台。接著又在場地上,搭了一個布篷,遮擋毒辣的烈日。“全國土地會議”的會場就算布置好了。

7月17日,全國土地會議就在打麥場上開幕了。大會沒有會標,沒有口號,也沒有麥克風及擴音器。劉少奇就站在土台上,宣布大會開始。台下一百多名與會代表,坐在大小不一的石塊上,高低不等的土墩上,認真聽取大會發言,快速記錄大會重點,並熱烈地相互討論交流。

7月的西柏坡,烈日炎炎,酷暑難耐。大會在簡易的露天會場上前前後後開了兩個月。會議的前半期,由各地代表發言,彙報各自區域的情況。後半期,劉少奇和主席團成員分別與各解放區代表進行座談。

每次,劉少奇讓李長有去請代表們來座談時,必定悉心叮囑李長有,千萬不能像下命令那樣說話,一定要客氣,就說“少奇請你們到他那裏坐坐。”

一次,劉少奇正在與代表們談話。突然,他臉色蒼白,看來,他的胃病又犯了。本來,劉少奇想忍忍就過去了,沒想到疼得越來越厲害,頭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代表們見他臉色不太好,擔心他的身體狀況,紛紛勸說,讓他休息一會。可是,劉少奇卻微笑著搖了搖頭,喝了口熱水,繼續與代表們討論問題。

中午,食堂打算開個小灶,為劉少奇補補身體。他知道後,連忙拒絕了,對食堂管理員說道:“現在的經濟條件還比較困難,就不要鋪張浪費了。我跟大家一樣,有什麼吃什麼。”

管理員見說服不了劉少奇,就給他盛了一大碗大米粥,炒了一盤蘿卜絲,送了過去。劉少奇見碗裏濃稠的米粥,抬頭問道:“咱們食堂裏有大米吃嗎?”

食堂管理員笑著回答:“有的,少奇同誌,您盡管吃吧!要是不夠啊,我再從打穀場上給您弄一把來現煮。”

“哦?咱們這麼富足?”劉少奇追問了一句。

“您沒見嗎?滹沱河兩岸的稻子都收了,堆在打穀場上,壘得跟小山似的。”

“那就好,那就好啊!農民富了好啊!”說完,劉少奇便喝起米粥,吃起菜來。他津津有味地吃著,感覺像吃了山珍海味似的,無比滿足。

曆時近兩個月的全國土地會議終於圓滿結束了,9月13日大會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草案)》,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大綱內容為:

第一條: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製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製度。

第二條:廢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