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戰役剛剛結束,淮海戰役的序幕又徐徐拉開了。
敵人投入戰爭的兵力足足有80萬,而解放軍隻有60萬。60萬對80萬,明眼人一看便知雙方力量懸殊。那這場仗該怎麼打才有勝算呢?
曆來主張在戰場上以優勢兵力集中對敵的毛澤東,麵對敵我雙方的懸殊力量對比時,也深深地陷入到沉思當中。此刻,他覺得屋裏格外地憋悶,便走出屋子,在屋外來回踱步,快速地思考著對策。
“這是一鍋夾生飯,不好吃哦!”他一邊散步,一邊自言自語。當然,毛澤東不是生搬硬套軍事作戰原則的人,更不是倉促決定打無準備仗的人。他考慮到,雖然目前敵我雙方力量有不小的差距,可解放軍有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等人,他們一定能夠扭轉乾坤的。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毛澤東決定,“要敢於吃夾生飯”。沒過多久,一封電報從西柏坡直接發到中原地區。在電報中,毛澤東認可了粟裕提出的第一方案,即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華東野戰軍攻占淮陰、淮安等地以及宿遷至運河車站沿線兩岸。兩淮作戰結束後,立即進入第二階段,快速攻占海州、連雲港,結束淮海戰役。
戰鬥進入實質階段後,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便是黃伯韜部隊。
為了攻克這個難關,華東野戰軍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部隊。同時,中原野戰軍在宿縣鉗製著國民黨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並切斷津浦路,對敵人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雖然,敵人的實力強大,可解放軍拿下敵人的決心是敵人無法估量的。最終,在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的相互配合下,黃伯韜軍團被全部殲滅。
黃伯韜軍團被殲滅後,黃維頂替了他的前線指揮的位子。
黃維兵團是蔣介石嫡係中的精銳部隊,全軍裝備美式武器,各級軍官是清一色的軍校畢業生。他們來勢洶洶,卻犯了孤軍深入的兵家大忌。
麵對敵人這支精銳部隊的來襲,毛澤東電示前線,“情況緊急時機,一切由劉、鄧、陳臨機處置,不要請示。”最終,不可一世的黃維兵團被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殲滅在雙堆集地區。淮海戰役取得了第二階段的勝利。
黃維兵團被殲滅之後,首當其衝的便是杜聿明軍團了。當時,杜聿明已經看出國民黨軍隊的敗局,他明知事態不妙,也隻能硬著頭皮上。可以說,他當時是懷著一種上刑場的心情奔赴戰場的。就在他得知黃維兵團即將全軍覆沒之際,他乘飛機逃回了南京,試圖勸服蔣介石放棄徐州向南撤退。
粟裕得知這一情況後,下達立即追擊的命令。最終,解放軍在陳官莊一帶將杜聿明部包圍。大家摩拳擦掌,準備一舉殲滅杜聿明軍團,早日結束淮海戰役。可就在這時,粟裕收到了毛澤東的電文:圍攻杜聿明集團的部隊,就地休息若幹天,隻作防禦,不作攻擊。
毛澤東著眼的是“全國一盤棋”。此時平津戰役已經打響,兩個戰場相互配合,他要讓蔣介石在華北陣地上徹底失敗。隨後,毛澤東起草了一份《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天天在陣地上廣播,以動搖杜聿明的軍心。這就是所謂的“政治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