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百元大鈔,除了醒目的顏色外,要數毛澤東的頭像最引人注目了。現在,我們已經對人民幣上毛澤東的頭像習以為常了。可大家知不知道,新中國成立後發行的前三套人民幣上並沒有出現過毛澤東的頭像。準確地說,在毛澤東生前,人民幣上從未出現過領袖人物的頭像。
1947年10月,中央人民銀行籌備建立。與此同時,第一套人民幣的設計、製版工作也在醞釀過程當中。
按照國際紙幣設計的慣例,往往會將國家元首或者執政黨領袖的頭像作為券麵主圖印上去。當時,中央人民銀行籌備工作組的工作人員設計了一套印有毛澤東頭像的人民幣。這版設計圖樣拿到中央審核時,遭到了毛澤東的拒絕:“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麼能將我的像印上去?等將來當了政府主席再說吧!”
於是,這一版人民幣的設計方案就此廢止。
兩年後,新中國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在一次會議休息期間,中央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請示毛澤東:“主席,您已經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了,人民幣上可以印主席的像了吧?”
毛澤東笑嗬嗬地說:“人民政府的主席是當上了。不過,人民幣上印我的頭像還是不行的。早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我就囑咐大家,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這種歌功頌德的行為還是要避免呀!況且,我們國家的票子既然叫人民幣,就應該以人民為主嘛!”
這時,大家終於明白,毛澤東為什麼一再拒絕將自己的頭像印在人民幣上了。
毛澤東的這一項決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它打破了票版上印領袖人物頭像的傳統習慣,確立了以反映勞動生產建設和各族勞動人民形象為主的設計原則。直到1988年,我國發行的第四套百元大鈔上才首次出現共和國領袖的頭像,恢複了國家貨幣主版圖片的國際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