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西柏坡的住所是一處典型的北方民居院落。整個院子占地麵積546平方米,建築麵積123平方米,分為前院和後院。
前院是警衛室和水房。院內有棵樹,樹下有塊北方特有的大磨盤。三大戰役時期,五大書記常圍坐在大磨盤上,商量戰略戰策,後來就有了“磨盤上擺下雄兵百萬”的佳話。夏天的時候,屋裏特別悶熱,毛澤東常常在樹下的大磨盤上辦公。
後院是毛澤東和家屬的住所。當時,毛澤東辦公和休息的屋子設在後院的北麵,3間西廂房分別是資料室、江青的住處和女兒李訥的房間。
自從毛澤東從花山移到西柏坡村後,他便在這個小院住了下來,直到1949年3月進京,一共住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當時,小院的前院有一個雞窩,後院有一間豬圈。警衛人員在修繕房屋時,為了保證院子的衛生環境,打算把雞窩和豬圈都拆掉。毛澤東知道後,趕緊製止,說:“不能拆,將來我們走了以後,老百姓還要用的。”就這樣,整個院子完完整整地保存了下來。
毛澤東在西柏坡中央大院生活了十個月。在這十個月期間,他和其他四位書記一起運籌帷幄,指揮三大戰役取得實質性的勝利;召開了舉世矚目的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的藍圖;他通宵達旦,在油燈下寫了二十餘篇光輝著作,豐富完善了毛澤東思想體係,為中國革命的前途指明了方向。此外,他還為《人民日報》和《人民郵電》題寫了報頭,為《中國青年》題寫了刊名,為“新華書店”題寫了店標。
工作之餘,他關心當地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鼓勵戰士們多學習文化知識、並送他們去上學,並為他們寫了“努力奮鬥,為人民服務”及“現在努力學習,將來努力工作”的題詞。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開啟了另一個光輝的時代。
如今,如果你到西柏坡,走進毛澤東故居,就能看見房間裏麵陳設的舊沙發、茶幾、辦公桌、台曆、書架、火盆等物件。這些斑駁的文物,再現了當年毛澤東住在這裏時的簡樸生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