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斯帕克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最嚴重時住在多倫多的一位年輕的藝術家,他全家靠救濟過日子,那段時間他急需要錢用。斯帕克精於木炭畫,他畫得雖好,但時局卻太糟了。他怎樣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呢?在那種艱苦的日子裏,哪有人願意買一個無名小卒的畫呢?
斯帕克可以畫他的鄰居和朋友,但他們也一樣身無分文。唯一可能的市場是在有錢人那裏,但誰是有錢人呢,怎樣才能接近他們呢?
斯帕克對此苦苦思索,最後他來到多倫多《環球郵政》報社資料室,從那裏借了一份畫冊,其中有加拿大的一家銀行總裁的肖像。斯帕克靈機一動,決定在這上麵“做點文章”。回到家裏,他開始畫起來。
斯帕克畫完了像,然後放在相框裏。畫得不錯,對此他很自信。但怎樣才能交付對方呢?
他在商界沒有朋友,所以想得到引見是不可能的。但他也知道,如果與他約會,也肯定會被拒絕。寫信要求見他,肯定通不過秘書那一關。斯帕克對人性略知一二,他知道,要想闖過總裁周圍的層層阻擋,他必須投其對名利的愛好。
他決定另辟蹊徑,采用獨特的方法去試一試。斯帕克梳好頭發,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來到了總裁的辦公室。
斯帕克提出見總裁的要求時,秘書告訴他:“事先如果沒有約好,想見總裁不太可能。”
“真糟糕,”斯帕克說,同時把畫的保護紙揭開,“我隻是想拿這個給他瞧瞧。”
秘書看了看畫,把它接了過去,她猶豫了一會兒後說道:“坐下等會兒,我馬上通知一聲總裁。”
她馬上就回來了:“他想見你。”
當斯帕克進去時,總裁正在欣賞那幅畫。
“你畫得棒極了,”他說,“這張畫你想要多少錢?”
斯帕克舒了一口氣,告訴他要50美元,結果成交了(那時的50美元約相當於現在的1000美元)。
大道理這個故事給我們啟迪,智慧沒有模式,隻要你認定了目標,就有一百種實現的方式。當你成功了,便成為別人成功的模式。利用自己的特長,以最真誠的心,最獨特的方式,走自己的路。有很多人在為你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