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珍惜的價值(1 / 1)

李雪峰

我有幾件古玩,都不是很名貴的古董,隻不過我喜歡它們的古樸和造型。尤其是那尊唐代的舞女俑,雲髻高綰,蛾眉蠶目,裙衣的皺褶線條流暢,造型優雅,十分賞心悅目。它是一位陝西的朋友贈我的一件並不昂貴的出土古董,我把它高高放在我的書架上,伏案疲勞時,抬頭賞一眼,歇歇心腦。

時常有喜歡古玩的朋友到我這裏來,他們看到那件舞女俑,也十分喜歡,一個個愛不釋手,戀戀不舍的樣子。於是,便有人問我討價說:“給你一千元,你把它賣給我吧?”我搖搖頭拒絕了。我想,他給開出的價已經不算低了,但為了那區區一千元,我怎能忍痛割愛呢?

過了幾天,這位朋友又來了,進門就盯住了我書案上的那件陶俑,主動跟我談起價格:“我知道,那件陶俑上次給你開價一千元太低了。這樣吧,我今天給你開價五千元賣給我怎麼樣?”

我笑著拒絕他說:“這不是賣不賣的問題,再說,它怎麼能值那麼多錢呢?”任他怎麼說,我還是婉言拒絕了。

又過了幾天,他又來了,進門連茶也顧不得喝一口,就又同我談起那件陶俑的價格來了。他豪爽地說:“這次你也別推辭說賣不賣了,瞧,我給你拿來了一萬塊,不低了吧?這錢歸你了,這件陶俑我現在就帶走。”一萬塊的確是不少了,我自己都不相信這件陶俑竟能值一萬元,但作為朋友,我並不想賺他的錢,讓他破費一萬元卻買了個並不昂貴的古玩。另外,我也不喜歡他今天的做派,仗著自己腰裏有一萬元,就要強買強賣了,我拒絕他說:

“跟你說過的,這件陶俑根本不值這麼多錢,我隻是喜歡把玩它,並不指望靠它來賺錢。你出多高的價格,我都不會賣的。”

見我這麼堅決,朋友隻好失望地悻悻走了。

過了幾個月,他忽然帶著一個人來了,並向我介紹說那人是廣州的一個大老板,十分癡迷於古玩,願意出價十萬元買我的陶俑。那人見了我的陶俑,頓時也是讚歎不已,他說十萬元現金他已隨身帶來了,隻要我點頭同意,我們便可立即成交。看著那位老板碼在我茶幾上的一大摞鈔票,我忙向他解釋說:“這隻是件普通古玩,根本不值那麼多錢的。”但憑我怎麼解釋,朋友和那位廣州老板都不相信,他們說:“如果不是件寶物,您能這麼珍惜它嗎?十萬元還不樂意出售,那肯定是一件寶物了。”我感到自己沒法向他們解釋清楚,就掛電話請來了一位對文物研究極有造詣的朋友。朋友看了我的陶俑就笑了,說:“這是一件很普通的陶俑,最多價值五百元。”

“五百元?”朋友和他帶來的廣州老板都大吃一驚,他們不相信這件陶俑竟這麼地不值錢,我笑著告訴他們說:“這是古董專家估的價,現在你們總該相信了吧?”

兩個人疑疑惑惑地走了。

我笑他們的癡迷:“這兩個人,要用十萬元來買我這件破陶俑。”研究文物的朋友說:“你無意間運用了古董交易的技巧,一件並不貴重的東西,你珍惜它,它就具有價值了,你越珍惜它,在別人看來它的價值就越大。”朋友說,玉和鑽石不就是種石頭嗎?但天下的人都珍惜它,於是一塊玉石和鑽石就成無價之寶了。

是呀,給石頭注入了心靈的珍惜,石頭就成了玉石和鑽石,給金屬注入了心靈的珍惜,金屬就成了白銀和黃金。

珍惜我們自己的東西,就是一張廢紙,隻要注入了我們真誠的珍惜,那麼有一天它也會價值連城的。

大道理價值原來並不在於物品本身,而在於看待它的態度。寶物之所以是寶物,是因被人悉心地珍存過。這個道理用於人生,也會有起死回生的力量,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珍惜使其得以升華,升華的還有我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