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很長一段時間,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盡管我們共事已久。
他負責我們這棟辦公樓的衛生工作,打掃樓梯、走廊、衛生間……有時,逢上級檢查,還要清洗牆壁,工作機械而單調。
每天我們都會打照麵,但沒有任何交流,包括眼神。除了眼前的那塊區域,他很少旁顧,如果你仔細瞧去,他似乎也不是直盯著地麵,而是在思考著什麼。他的表情也是單調的,很冷靜,這冷靜像絕緣體一樣把他與外界分離開來,以至於在我們這個喧囂的單位裏,他簡直是個局外人。我們習慣了聽不到他的聲音,即使有時把剩餘的早餐扔在垃圾簍外,導致他重複勞動,他也保持著沉默。連他的交通工具,也是沉默的電動車。
偶爾才聽到他開口申辯,那是麵對近乎苛責的領導的刁難時,他咕噥幾句表示不滿,但手上的活兒卻不停。他的口音顯示他是外地人。無聊的時候,我們也會談起他,對他的沉默不可思議,我們很恐懼這種沉默的生活狀態。
有一天,我在單位的文印室看到這個沉默的老人居然滿麵春風地和人交談著,他一貫單調的表情此刻變得豐富多彩,原本沉靜的目光也神采奕奕起來。他從一個陳舊的皮包裏拿出兩個用牛皮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東西來,打開。我們驚呆了,居然是一本書——《我的自傳》。
書稿設計得很溫馨,附有許多家庭照片,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並不孤獨。老人的文筆樸素而流暢,一如他掃地的動作,掃得幹淨而不張揚。老人說,寫自傳是他的心願,幾年來他一直在籌劃著,利用空餘時間醞釀、寫作、修改,即使掃地時,也會思考著這件事情。這個沉默得恍如隔世的老人一直堅守自己的理想。
原來,沉默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大道理我們常常以為沉默的人是孤獨的,以為卑微的人是沒有自己的生活的,其實並非如此。他們有自己的精彩世界,並且更加自在。同樣,一個人的幸福,是與他的身份、地位沒有關係的,隻與他的心靈有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