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櫻
十年前,我還在國內,女兒剛滿四歲,符合幼兒園全托標準了。我因職業原因,經常值夜班,再就是那時剛三十出頭、玩心未泯,因此千方百計找熟人、走關係,在極有限的名額中拿到了一個位置。
當我告訴女兒,這學期她可以上全托時,女兒立即反問:“為什麼?”我說:“好孩子才能進全托呢!因為你是好孩子啊!”女兒說:“我不要上全托!我不要當好孩子!”然而我決定了的事情是很少改變的,就這麼把孩子硬送了全托。
那時,同班級裏,日托、全托的小朋友在一塊上課,隻是下午放學時,日托的孩子被父母接走,全托的孩子留下來,由值班老師帶著。她們給每個小朋友削自己帶來的蘋果。那年代,一般職工家庭並不富裕,蘋果常作為探親訪友的禮品,很少作為日常水果。平時,孩子們若能捧上一顆蘋果,就會樂滋滋地不再哭鬧。因此,一開學,逢周末老師就囑咐家長們,別忘了每周一返校時,給孩子帶蘋果。
起初,每當我買回蘋果,女兒總是忍不住要我削給她吃。我告訴她這些蘋果都是買給她帶到幼兒園去的。好不容易挨到星期一,一大早,我就會把一周的蘋果裝好,在送孩子時帶到幼兒園。
開始時,女兒看到我裝蘋果還挺高興的,誰知,過了兩三周就開始鬧:“不要蘋果,不要蘋果!”同時還從我手中搶奪蘋果。她已經知道:不吃蘋果的孩子父母親會來接;帶了蘋果就意味著不能回家。然而,孩子怎能敵得過父母呢?女兒仍舊是無奈地吃著蘋果,留在幼兒園。
大約開學後兩個月,幼兒園教務主任約我談話。她說:“看來你的孩子適應不了全托生活。我從來沒有見過像她那麼固執的孩子。一般孩子一兩周就適應了,最難適應的一個月也夠了,可你的孩子,已經兩個多月了,還是每天從放學就開始哭鬧,持續兩三個小時不止,誰也哄不住。你還是考慮放棄全托吧!”我似乎看到了女兒淚汪汪的大眼睛,似乎聽見她哭喊著:“我不要蘋果!我不要當好孩子!”
我的心碎了,我們決定取消全托,每天把孩子接回家。然而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兩個月,才短短兩個月,孩子的性格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她不但從愛蘋果到恨蘋果,也從順服變得執拗。尤其讓我痛心的是,她原是個樂觀、上進、自信的孩子。如今,卻變得常常心不在焉,凡事慢半拍。
我這才發現,自己犯了多麼大的錯誤啊!我願意花錢給孩子買蘋果,卻忽略了孩子的感情需要,孩子雖然吃著可口的蘋果,吞咽著的卻是孤獨和寂寞。我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結果,孩子領受的卻是:不當好孩子就可以回家,我寧願不當好孩子!
事情雖然過去了十年,但每當我想起這段往事就覺心酸,就覺得對孩子的虧欠無法彌補,仿佛看到當年每個日托孩子每天由父母接走時,女兒幼小的心靈,就被狠狠地傷害一次。
如今,每當我們在跨年的時刻,歡呼紐約時代廣場的大蘋果降落時,就會想到:世界上還有多少孩子憎惡“蘋果”,憎惡父母雖然給了他們豐裕的物質生活,卻在他們的感情生活中留下了空白和蒼涼,留下了薄弱貧乏的親子關係?朋友,孩子需要的是你,不是蘋果!
大道理對於孩子來說,成為一個好孩子的需要,遠遠及不上對於母愛的需要。可是我們常常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使他們的心靈缺失了營養。讓他們不要在需要的時候失去愛,才是父母最應該做的事情。
第十八輯 輕鬆處世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