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濤
有段時間,受某雜誌聘任作特約記者,我采訪了很多成功人士,一幕幕場景走過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36歲的工藝品廠廠長。聽他說完了他的創業艱辛曆程,知道他曾有幾起幾落的不平常經曆,我問他:是什麼給予了你在每次的逆境中堅持前行的信念?
他低頭沉思一會兒,然後輕輕轉動他的老板椅,微笑著指他身後雪白的牆壁上掛著的一個美麗的龜殼標本,緩緩地給我講這個龜殼的來曆:
七年前,年輕的他在第一次創辦企業失敗後,已經傾家蕩產的他每天總覺得失魂落魄,不能正視現狀的他總是以酒解憂,喝得酩酊大醉。看他這樣一蹶不振,新婚不久的妻子心疼不已,就帶他四處散心。
那天,妻子帶他到一個同學家玩。妻子的同學是位雕塑家。在雕塑家的書房裏,他看到一個美麗的龜殼,頭和尾部都有著翡翠一樣晶瑩的綠色,在綠殼上有著深咖啡色的花紋。整個殼的形狀像半個籃球,有著優美的弧線。
見他注意到這個龜殼,雕塑家說,這原來是屬於一隻生機勃勃的巴西龜的外殼。當年他到巴西旅行時看到這隻漂亮的烏龜馬上就喜歡上了,於是他用重金買下了這隻烏龜。可是這隻烏龜太大了,足有30公斤,不能隨身攜帶,他想盡辦法,通過了層層複雜的手續才把它用貨櫃經海路托運回國。
巴西的貨輪行駛了三個月才到中國,雕塑家說,他當時以為烏龜可能早死了,如果死了就做成標本。誰知道打開貨箱的時候,這隻烏龜還睜著炯炯有神的眼睛。
但是讓雕塑家沒想到的是,這隻烏龜在平安經曆了三個月的行程後,卻在有次他離開幾天後死了。那次是他到另一個城市去指導安裝他做的幾組雕塑,要離開七八天,怕沒人喂烏龜,臨走時他放了熟透的香蕉在烏龜的地盤。可是等他回來,發現烏龜死了。原來是它一口氣吃完了一大把香蕉,把自己撐死了。於是他就把龜殼留著做紀念。
聽完了龜殼的來曆,他不由深深感慨:在極度饑寒中還能頑強生存的烏龜,卻在溫暖舒適的雕塑家的家裏因為吃得太飽而死亡,看來,在三餐飽暖中節製自己比在危困中忍耐還要難,太安樂容易使人產生惰性,失去奮鬥的理想,而危機困境並不完全是壞事,處在艱苦境地中,反而更能挑戰人生的極限,使人激起迎難而上的勇氣啊!
後來,他便成了這隻美麗的烏龜外殼的主人。他把龜殼掛在牆壁上,時時鞭策自己,不管麵對什麼樣的憂患,都不要喪失鬥誌。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走出一次次困境,再次成就了自己的輝煌事業。這隻龜殼,便是他追求成功人生的圖騰。
大道理當你過著別人羨慕的富足的日子時,也許那隻是個美麗的陷阱與泥潭,而當你在低穀,覺得力不從心之時,也許你攀登的正是一條向上走的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布滿憂患的生存正是為了打造明天的成功。對人對物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