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啟帆
我的記事簿裏夾著一張卡片。卡片是母親送給我的,雖然隻有四句話,卻對我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卡片上,她稱讚我為沒有作家證的作家,並且列舉了幾件我在追求道路上的特殊事例。她和爸爸以我為榮,而且每句話都充滿了愛。
“但是”這個詞在卡片上一次也沒出現,然而“而且”這個詞語一共用了六次之多。
每次讀這張卡片(幾乎每天我都讀),我都被提醒:我是否也用這種方式對待我的女兒?我還問自己:我已經對她們說過多少次“但是”?
我非常清楚地記得,雖然我的大女兒的成績報告單經常是A,但每個學期至少都有一位老師建議她在課堂上少講點話。我總是忘記問老師,在控製她的行為上,她是否已經有了改善,她的言論對課堂討論的促進或者鼓勵一個寡言的孩子大膽發言是否有貢獻。相反,當她回家時,我幾乎都是用這些話迎接她:“恭喜!你爸爸和我對你的成績感到非常驕傲,但是拜托,你是否能在課堂上少講點話?”
對小女兒也是如此。像她的姐姐一樣,她是一個可愛、聰明、友善的孩子,但她經常把地板當衣櫥。為此我不止說過她一次:“你手腳挺利索,但是請你收拾你的房間。”
我注意到其他的父母也是這樣:
“我們全家都在一起過聖誕節,但是凱爾早早就溜去玩新電腦遊戲了。”
“曲棍球隊贏了,但是邁克應該得到最後的一分。”
“艾米是校友會上最漂亮的女生,但是她現在想要200美元去買新裙子和新鞋。”
但是,但是,但是……
相反,我從我的母親那裏學到的是,如果你真的想你的孩子明白你的愛,不妨多用“而且,而且,而且……”
例如,上麵的話我們可以這樣說:
“我們全家都在一起過聖誕節,而且凱爾在天亮前掌握了他的新電腦遊戲。”
“曲棍球隊贏了,而且邁克在整個比賽中的表現都很出色。”
“艾米是校友會上最漂亮的女生,而且將來會長得更漂亮。”
事實上,“但是”讓人感覺很不舒服,“而且”讓人感覺很愉快。對我們的孩子來說,讓他們感覺舒服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如果他們對自己和自己的所作所為感覺良好,他們就會堅持下去,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判斷力以及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係。當他們說的,想的,做的一切總得不到大人們的肯定,他們的喜悅就會變成難過,甚至是憤怒。
實際上,不管父母的期望是好是壞,孩子們總會努力去實現。如果那些期望總是正麵的、積極的,並且從中能得到耐心的教導和示範,令人驚喜的事情就會發生。因此,遇到事情,我們不妨這樣說:
“我知道你犯了一個錯誤,我相信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裏,而且能在下一次做得更好,因為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或者你已經花了幾個小時做那件事,你真有耐性,而且我很樂意你向我解釋一下為什麼要這樣做?”
光是對我們的孩子說愛是不夠的。當失望沮喪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的時候,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有可能會失控,我們必須更多地注意、讚揚、引導甚至學習孩子們的優點。
把“但是”改為“而且”是吹響喜悅的一個號角。這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讓我們每天多留意孩子的優點的機會。真心相信他們總有一天也能在我們身上以及將與他們共同生活、工作和將為之服務的人身上發現優點。
而且如果我忘記這些,母親的卡片會提醒我的。
大道理“但是”表現情緒上的不滿,這種苛刻的態度抑製了孩子的喜悅心理,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態度,“而且”是一種遞進的讚揚,在肯定對方的同時,加以進一步的讚揚。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會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變化,並且也會教會他們鼓勵和學習比自己強的人。